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在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时候,会认为这是李白所做的一个梦,诗中描绘的都是李白在梦境中的所见所闻。但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不是“梦中”之梦;李白的“梦”游并非是在“梦中”游,而是一种“梦想”游。所以这节课,我就打算带着学生来分析李白的梦和普通的梦之间有没有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李白的梦并非纯粹的梦境,而是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很长,我先带着学生梳理了这首诗歌的写作思路,然后集中讨论李白梦的特别之处。我引导学生关注李白入梦的有意识性,以及这个梦的完整性和有条理性。通过分析入梦的有意识性,我让学生赏析了诗歌的前四句,了解了李白入梦的缘由。然后,我们重点鉴赏梦中所见之境,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任务型写作,让学生以李白或者摄影师或者听众的角度,来描绘诗中的意境。最后,我们得出结论,与其说这是李白做的美梦,不如说这是李白在精神上追求的理想境界。结合李白的经历遭遇,学生也深入理解了李白写作本诗的目的,掌握了诗歌的主旨。
听课老师点评:这节课切入点很新颖,也贴合学生的实际,容易把学生带入设置的情境中,学生的参与度高。
教师自评:诗歌教学,重在朗读,这节课并没有较好的体现这一点。因为诗歌篇幅较长,可讲解的内容较多,如何取舍,抓住重点也是需要精心选择,这节课的任务型写作,因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展开,略有遗憾。但学生充分的预习,积极的思考为这节课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