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奖次 |
1 | 朱晓荔 | 宿迁市教学研究室 | “研习”辨析及其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运用 | 一等奖 |
2 | 李欣荣 |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弓有百石力,惜未中鹄的——对《越野滑雪》主观题命制及所拟答案的评述 | 一等奖 |
3 | 朱东林 | 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 有序组织合作,合理有效评价——高中语文合作课堂模式分析 | 一等奖 |
4 | 张健 | 无锡市第一中学 | 诗歌鉴赏中的信息重整与解读 | 一等奖 |
5 | 徐旭东 | 常熟市王淦昌中学 | “主题阅读”应建立“文化秩序” | 一等奖 |
6 | 王海燕 | 城头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课外读物”教学考试评价跟进的实践研究 | 一等奖 |
7 | 孙树山 |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 古诗词用韵与情感的融合——部编本教材古诗词教学探究 | 一等奖 |
8 | 高海华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 感知 •鉴赏 •创造——古诗词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 一等奖 |
9 | 陈彦如 |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 从情感到生命——两宋婉约词“感发”力量的多文本比照 | 一等奖 |
10 | 周仕龙 | 泰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 走出灾难疫区 实现精神拯救——筱敏《语言的巫术》三维解读之我见 | 一等奖 |
11 | 顾怡梅 |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 在戏剧作品研读中提升思维的四大策略——以《雷雨》教学为例 | 一等奖 |
12 | 孙霞 |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的多维度整合策略 | 一等奖 |
13 | 张玲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巧用“变形”,觅得“津渡”——古典诗词教学路径探微 | 一等奖 |
14 | 丁雪云 |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连类阅读的策略探究 | 一等奖 |
15 | 潘凯 | 扬州高邮市三垛高级中学 | 重建高中阶段“碎片化”阅读意识 | 一等奖 |
16 | 石骏 |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 换一种视角看柳词 | 一等奖 |
17 | 朱姝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 以《我与地坛》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 一等奖 |
18 | 丁乃红 | 灌云县第一中学 | 对接生活,精彩表达 ——基于生活化的高中语文微写作探索实践 | 一等奖 |
19 | 孙璐 | 南京市二十九中学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学中的情境任务设计 | 一等奖 |
20 | 徐 莉 |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 古典诗词教学的文化取向及建构路径 | 一等奖 |
21 | 郭玉真 |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 “一文一联”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议 | 一等奖 |
22 | 李媛媛 |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 关注目标与学情的交集点,开发微型化写作教学内容 | 一等奖 |
23 | 潘 敏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不同文本的情境化设计策略 | 一等奖 |
24 | 王敏 | 常州市第一中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 一等奖 |
25 | 史淑鹏 |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 | 一等奖 |
26 | 童小囡 |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 | 一等奖 |
27 | 王海波 |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另一种解读 | 一等奖 |
28 | 贾海金 宋明镜 | 北京师范大学淮安学校 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 师生共构社团课程的实践探索 | 一等奖 |
29 | 张朝霞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等奖 |
30 | 魏红豆 |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 回归真实文体是写作教学必由之路 | 一等奖 |
31 | 陈 月 | 江苏省东台中学 | 字里行间探文心 细微之处显个性——《围城》整本书的创意读写 | 一等奖 |
32 | 孙峰臣 | 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 新高考语文试题方向分析 | 一等奖 |
33 | 袁圆 | 扬州市江都区教研室 | 任务: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驱动力 | 一等奖 |
34 | 潘井亚 马长根 |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 情境创设:应离文而设和贴文而设兼用 ——以《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教学中任务情境创设为例 | 一等奖 |
35 | 王伯美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聚焦任务,巧设情境 | 一等奖 |
36 | 王 玉 |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盐城市普通高中整本书阅读及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等奖 |
37 | 陆雅琴 |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群文阅读——以《<千古文人侠客梦>群文阅读》为例 | 一等奖 |
38 | 张洪安 | 淮安市楚州中学 | 推进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析——以“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研讨”为例 | 一等奖 |
39 | 江家华 | 江苏省清浦中学 | 以诗词整本书阅读训练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以《李清照词集》为例 | 一等奖 |
40 | 钱洪宣 | 淮安市淮海中学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 一等奖 |
41 | 李曼泓 |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 《项脊轩志》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与实践 | 一等奖 |
42 | 瞿明之 | 常熟外国语学校 | 任务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 一等奖 |
43 | 吴纪 | 宿迁市教学研究室 | 新课程背景下对单篇文本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 一等奖 |
44 | 刘冰 |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 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课型探究与整合阅读策略 | 一等奖 |
45 | 韦方红 | 赣榆县第一中学 | 思维导图在演讲稿中的应用尝试 | 一等奖 |
46 | 李呈君 | 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路径探寻 | 二等奖 |
47 | 张艳丹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 “情境浸染”与“概念辨析”式任务指导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二等奖 |
48 | 成琪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富士康“00后提桶者”群体的跨媒介审视学习任务设计 | 二等奖 |
49 | 陈正祥 | 江苏省清江中学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任务群教学下的生成课堂 | 二等奖 |
50 | 王瑜 | 金陵中学 | 《澄澈的无赖——论刘亮程及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 二等奖 |
51 | 许海 |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 任务驱动导读 发展思维品质 | 二等奖 |
52 | 江虹 | 江苏省扬州中学 | 从知识论看“知识拓展”在任务群中的运用 | 二等奖 |
53 | 殷俊 | 扬州江都丁沟中学 |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范文使用如何指向大观念视角 | 二等奖 |
54 | 徐逍 | 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 | 中学语文古诗文宇宙意识的教学价值 | 二等奖 |
55 | 王秋婷 |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究 | 二等奖 |
56 | 张月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语图互文促新知、摹情会意得妙趣 | 二等奖 |
57 | 杨倩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 | 二等奖 |
58 | 张小英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 让语言学习真实发生 | 二等奖 |
59 | 刘梦甜 | 徐州市第五中学 |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浅探 | 二等奖 |
60 | 王颖 | 江苏省仪征中学 | 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看如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 二等奖 |
61 | 吴丽丽 | 西亭高级中学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 二等奖 |
62 | 李彩英 |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 让阅读真实发生 | 二等奖 |
63 | 刘祥 | 江苏省仪征中学 | 古诗词教学:追寻生命的感动与感发 | 二等奖 |
64 | 王 坚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论鲁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 二等奖 |
65 | 徐雁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 以问题探究引领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度学习 | 二等奖 |
66 | 何伟 | 江苏扬州市弘扬中学 | 灯光烛影情深深 | 二等奖 |
67 | 孙媛媛 | 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学科教学的路径 | 二等奖 |
68 | 孔瑜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高中语文写作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实践与反思 | 二等奖 |
69 | 陈雅琼 | 新淮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生态建构策略——以“拒绝平庸之恶”群文教学为例 | 二等奖 |
70 | 周超 | 南京市第一中学 | 想其人,拟其辞——孔子形象的情境化探索 | 二等奖 |
71 | 吉鸾 | 江苏省邗江中学 | 浅谈“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运用 | 三等奖 |
72 | 翟红玉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学会多角度品味文学类文本的语言之美 | 二等奖 |
73 | 卢伟红 | 江苏省震泽中学 | 以无招化有招,话语便是剑——语境叙事学视角下小说人物形象教学初探 | 二等奖 |
74 | 杜秋蓉 | 淮安市车桥中学 | 关注生命成长 创设情境写作 | 二等奖 |
75 | 潘金山 | 沭阳县正德中学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研究 | 二等奖 |
76 | 李冬丽 |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 以学为本,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设计有效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石 | 二等奖 |
77 | 朱苏芮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新课改背景下,情境任务是否是课堂的必需品? | 二等奖 |
78 | 江 涵 |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视域下的高中《红楼梦》教学设计初探 | 二等奖 |
79 | 唐浩岭 | 江苏省射阳中学 | 言意关系视域下的语文课堂该如何“变脸” | 二等奖 |
80 | 赵东梅 | 沭阳县教研室 | 基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 | 二等奖 |
81 | 高艳 | 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 阅读为写作插上翅膀——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人物驱动型写作能力 | 二等奖 |
82 | 蒋凤清 |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深度阅读——《淮阴侯之死》课堂教学观摩后的思考 | 二等奖 |
83 | 刘慧芬 |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 | 呵护“异论”:高中阅读教学对“品质”的观照 | 二等奖 |
84 | 范文玲 |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写景类文本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 二等奖 |
85 | 熊纳 |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 | 写在前面,何患难“解”? | 二等奖 |
86 | 吴国锋 | 金陵中学 | 《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关于“微探究教学”的探究》 | 二等奖 |
87 | 周扬 | 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 | 疫情之下的“融”“和”之道——当语文学科教学“邂逅”国际理解教育 | 二等奖 |
88 | 郑潇潇 |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 论“陌生化”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 | 二等奖 |
89 | 田博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 国学文化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整合的途径探究 | 二等奖 |
90 | 谢娜 | 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 《古诗十九首》群文阅读的结构化研究 | 二等奖 |
91 | 李俊 | 如皋市第二中学 | 乐土兮归来——试论“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二等奖 |
92 | 李全易 |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 分点升格、定点钻探——高中叙事散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 二等奖 |
93 | 陈丽丽 | 江苏省邗江中学 | 向时评文汲取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智慧 | 二等奖 |
94 | 潘俊华 | 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中学 |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析 | 二等奖 |
95 | 张 君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专题教学的实施研究 | 二等奖 |
96 | 陆丽萍 |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 整体视野下的文本解读策略 | 二等奖 |
97 | 张雪婷 | 常州市第一中学 | 戏剧理论视阈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 二等奖 |
98 | 毛惠康 |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 聚焦思维 打通读写:《乡土中国》复习策略初探 | 二等奖 |
99 | 范威 | 沭阳县潼阳中学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 二等奖 |
100 | 张梦雯 | 马陵中学 | 紧扣核心素养激活“诗圣”形象认识——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养成对杜甫诗歌教学的思考 | 二等奖 |
101 | 朱平 |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 | 语文课堂“三力”——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何去何从 | 二等奖 |
102 | 万琳 | 苏州市吴江中学 | 微型课题导引中学语文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二等奖 |
103 | 张红 |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 让心灵舞动 | 二等奖 |
104 | 谢仁明 |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 “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初探 | 二等奖 |
105 | 李静 | 锦屏高级中学 | 静心动脑:高中语文良好思维方法与品质的思考 | 二等奖 |
106 | 江家华 | 江苏省清浦中学 | 基于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整本书阅读” | 二等奖 |
107 | 万小洁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在片段写作中增强写作自信与思考力 | 二等奖 |
108 | 魏 薇 | 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 谈微阅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 二等奖 |
109 | 吴小丽 | 江苏省仪征中学 | 任务群教学中需要厘清的几组关系 | 二等奖 |
110 | 乔丽 |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 《聚焦思维发展 开展深度阅读——“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策略》 | 二等奖 |
111 | 张斌 | 江苏省江都中学 | 书信的深度化写作初探 | 二等奖 |
112 | 糜晓文 | 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 “深”挖原因 “刻”写影响——议论文因果分析法示范 | 二等奖 |
113 | 沈群 | 江苏省泗洪中学 | “一石”何以能“激起千层浪”-——高中思辨性写作的优化策略 | 二等奖 |
114 | 宋国荣 | 吴江盛泽中学 |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任务型写作组合教学例谈 | 二等奖 |
115 | 金宝石 |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教学浅析 | 二等奖 |
116 | 范井轩 | 江苏省淮安中学 | 以学习支架为导向的专题阅读研究 ——以“生命的赞歌”专题阅读为例 | 二等奖 |
117 | 杨英华 |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 以象立人 诗意盎然 | 二等奖 |
118 | 张在凡 | 徐州市第一中学 | 疏影横斜之笔,暗香浮动之妙 | 二等奖 |
119 | 高 萍 | 盐城市第一中学 |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 二等奖 |
120 | 刘单 |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 | 二等奖 |
121 | 岳东洋 |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 中学生语文阅读图式建构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122 | 姚瑶 |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任务群设计策略新探——以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 二等奖 |
123 | 吴剑 | 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 语文素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 ——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素养化 | 二等奖 |
124 | 牟丽丰 |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 关注三个“合”,让学习真正发生 | 二等奖 |
125 | 胡洁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 放下“傲慢与偏见”——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课堂问题及对策 | 二等奖 |
126 | 卜新尧 |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 文学短评在整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 二等奖 |
127 | 张伟芳 | 江苏省高邮中学 | 高中宋词专题化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 二等奖 |
128 | 滕丽霞 | 江苏省邗江中学 | 言之有文,神之有彩 | 二等奖 |
129 | 董青青 | 江苏省射阳中学 | 以群文教学推动思维进阶 | 二等奖 |
130 | 万露露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慢慢走啊,一路“采撷”一路“收获”——浅探高中语文写作训练方式 | 二等奖 |
131 | 姚利 | 沭阳如东中学 | 真“评”“ 实”学——真学习情境下的语文“评点”活动的组织实施 | 二等奖 |
132 | 杨海锋 | 江苏省兴化中学 | 大数据对阅读研究的辅助作用 | 二等奖 |
133 | 季中蓉 |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 当“蒹葭苍苍”与“南通民歌”相遇 | 二等奖 |
134 | 季斌 | 海安市曲塘中学 | 浅谈影视资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二等奖 |
135 | 庞银娟 |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 | 痛点思维:重构高中语文的致远工程 ——以《—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 二等奖 |
136 | 陈家运 |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新课改背景下薄弱高中深度阅读的困境与路径 | 二等奖 |
137 | 陈秀花 | 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 立足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 二等奖 |
138 | 李勇泽 | 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 以建议书写作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二等奖 |
139 | 薛利吉 |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探索实践——以“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为例 | 二等奖 |
140 | 肖斌 |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 任务群教学下的《史记》选读教学探索 —— 以“《史记》的叙事艺术”专题为例 | 二等奖 |
141 | 刘静 |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 二等奖 |
142 | 毛燕靓 | 常州市第一中学 | 自觉的写作行为需生命、情感与理性均在场 | 二等奖 |
143 | 高毅 |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 .新高考,新思维——例析新高考试题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 二等奖 |
144 | 刘梦甜 | 徐州市第五中学 | 学讲计划下创新型教学策略的设计及实施建议 | 二等奖 |
145 | 李 娜 |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 课外阅读评价 | 二等奖 |
146 | 许情军 | 江苏省泗洪中学 | 全国卷背景下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向几点认识 | 二等奖 |
147 | 羊君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研究 | 二等奖 |
148 | 秦荣 | 江苏省黄埭中学 | 浅谈如何优化线上教学——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 | 二等奖 |
149 | 代玲俐 |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 借助《呐喊》解读《彷徨》——对知识分子群像比较研究的思考 | 二等奖 |
150 | 王琳琳 |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 基于学习任群视域,指导小说文本细读 | 二等奖 |
151 | 王辉 | 海安市曲塘中学 | 《红楼梦》回目“首字一字评”教学价值开发探究 | 二等奖 |
152 | 张继金 | 南师灌云附中 | 无用之用或乃大用:高中生古诗词创作浅谈 | 二等奖 |
153 | 杨辉 |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 《学记》小议 | 二等奖 |
154 | 嵇学丽 | 江苏省淮州中学 | 选好教材切入点,让语文课充满学生思维 | 二等奖 |
155 | 邹雪晴 |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 千诗万词一理通 | 二等奖 |
156 | 张佳佳 | 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 |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路径探究 | 二等奖 |
157 | 李争艳 |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 任务驱动型写作策略探研 | 二等奖 |
158 | 李丙锋 | 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 用经典装扮诗意人生 | 二等奖 |
159 | 巩翠兰 | 江苏省兴化中学 | 浅谈司马迁《史记》中的人本思想 | 二等奖 |
160 | 蔡国锋 |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 | 二等奖 |
161 | 高姜玲 |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 交际语境下的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 二等奖 |
162 | 王娴君 |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议论文写作三种可行路径 | 二等奖 |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已结题课题>>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论文二等奖(孔瑜)
发布时间:2021-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元丽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