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离骚》
张元丽老师课题研究课
发布时间:2021-04-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元丽

《离骚》教案

张元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和贵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和贵族精神,成为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中国的屈原;

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2、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二)深入探究

3、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8句):

屈原自述世系与出生,强调自己的高贵和不凡。

第二部分(9~12句):

形容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修养。

第三部分(13~24句):

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希望,表达立志改革、愿为前驱的报国之情。

4、屈原为何要强调自己血统高贵,生于良辰?

意在自己对于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降大任于斯人,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

这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在屈原的作品中,作者表现了一种与中原内敛的文化大相径庭的一种对于自我的高度自信甚至于狂热的崇拜。屈原崇拜自己的才华,自比于尧舜禹汤。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将会“上能安君,下能养民”(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崇拜自己的伟大人格,认定自己是真善美的化身。

正是因为屈原有着这样一种精英意识、贵族精神,才使得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怀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5、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6、屈原最喜欢什么?最担心什么?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7、香草与美人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为什么喜欢香草美人呢?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香草比喻: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美人比喻自己勇于追求的理想,或理想中的君王

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面所理解的美人或者说美女,但是这里面指的美人或者美女是指的是品德高洁,内外兼修的人。

第二个层面是美君,灵修之故。屈原曾经写到过“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我认为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寻找一个赏识自己的知音。当有一个赏识你能够成为你知音的人,跟你在事业上面同甘共同退共进,这当然是人生的一个很好的幸事,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美政,屈原里面不断地提到美政,美政简单的说是一种亲民的和谐的社会理想,它是一种政治理念,但是这种政治理念可以上升到一种社会的秩序,一种人文关系,是一个非常唯美而超前的社会图景的一个透射。

8、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修身养性

乘骐骥:追求美好的理想

来吾道夫先路:为国献身,一往无前

9、屈原为何自投汨罗江而死?

这是最后的抗争方式,其结果虽然并未能够改变他自己和楚国的命运,但是却成就了他的完美,成就了他的永恒。

(三)课外知识链接

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

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2、索福克勒斯  ——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底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母”的罪魁祸首。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也使“俄底浦斯情结”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3、欧里庇得斯  ——“心理戏剧的鼻祖”

代表作:《美狄亚》。写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复仇的故事。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四)总结:

首先,屈原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

其次,屈原精神反映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第三,屈原精神,还表现为一种悲剧精神。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是一种殉道的精神。这是人类高贵的一种精神,当自己信仰的道义遭到毁灭,宁愿选择与道义同时毁灭,也就是选择与道义永远同在。

(五)课外名句拓展: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长地叹息,不断地拭泪,哀伤人生的路途如此艰难。(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3、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达目的地之路虽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时机探索而行。(坚定信念,奋斗不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