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懂非连续性文本,高效解题
发布时间:2021-04-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元丽

读懂非连续性文本,高效解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从宏观到具体,抓大理小的阅读思路;

2.  能精准找到几篇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共同对象或话题,提高解题效率;

3.  能形成对“不同材料的侧重点”以及“行文脉络”两种题型有比较高效的做题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行成独有的个人气质。

非连续性文本

形式:

单篇;两到四篇非连续性文本,可能包括议论文和说明文,也可能纯是说明文。题型

生一:
《人民日报》侧重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然》侧重于潘建伟这一个人;
《读卖新闻》侧重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生二:

《人民日报》侧重于介绍量子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解释什么是量子通信;

侧重于中国量子实验的未来发展;

《读卖新闻》侧重于讲解中国量子科技所带来的国际地位变化。

       寻找共同对象:

       共同对象:中国量子力学

       《人民日报》:《“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自然》:《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寻找共同对象:

       共同对象:中国量子通信

       《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为研究量子通信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材料一作为整个材料的引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到了量子通信发展的渊源和背景;

       《自然》杂志侧重讲述在量子力学发展的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卓越人才,以一个侧面反映中国量子通信的发展;

       《读卖新闻》以某一具体事例为媒介,讲述中国发展给邻国的巨大压力。

       一、根据标题确定共同谈论对象:

       第一问:

       《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

       《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人;

       《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量子通信实验设施先进,突出中国投人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了压力

       第二问:

       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第九周周测卷:

       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况。

       二、关注材料类型与来源:

       《人民日报》:报纸新闻,关注导语宗旨为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英国的《自然》杂志: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注重成果的新颖。

       《参考消息》:报纸新闻,关注导语宗旨在为读者开启“外国人看中国”和“外国人看世界”的窗口。

        

       二、根据标题确定共同话题:

       话 题 相 同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四):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话 题 相 同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四):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话 题 相 同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七):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话 题 相 同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七):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九)

       生一:

       首先,论述了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并且包含范围广泛;

       其次,讲述了学科交叉的风险,不能忽略文化人类学根本是人类学;

       最后,我们要对文化人类学本土化,但不可因本土化而失去了学科世界性。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九)

       生一:

       首先,论述了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并且包含范围广泛;

       其次,讲述了学科交叉的风险,不能忽略文化人类学根本是人类学;

       最后,我们要对文化人类学本土化,但不可因本土化而失去了学科世界性。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九)
材料一:《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生二:

       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

       其次,写学科交叉能促进发展也会有潜在的危险;

       接着,写人类学传入中国要本土化;

       最后,写人类学要本土化却不能失去其基本秉性。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九)
材料一:《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生二:

       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

       其次,写学科交叉能促进发展也会有潜在的危险;

       接着,写人类学传入中国要本土化;

       最后,写人类学要本土化却不能失去其基本秉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B.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C.中国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D.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情况的研究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九)

       篇一:摘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篇二:摘自法国安托尼奥《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三、小结:

       1.整体阅读思路:由宏观而微观,由整体而局部;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①决定其文字题出题方式,答题中注意术语;②有共同点(共同谈论对象,共同话题);所以,常见的一些题型,如文章的行文脉络、不同材料的侧重点,都可以通过找到这个共同点来组织答案;

       3.关注标题,找到共同的谈论对象;

       4.文本来源有时候也有提示作用;

       5.关注共同的谈论话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