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课——高三作文思维路径培养 (以2018年北京卷作文为例)
发布时间:2019-06-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元丽

高三作文思维路径培养

——以2018年北京卷作文为例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词,进行思维逻辑建模;

2、了解认识并掌握一定思维路径的搭建方法,例如:联系实际;

3、通过修改病文,总结阅卷老师的阅卷逻辑给行文写作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逻辑思维的思考引导过程;

2、学生写作成效的反馈指导。

三、教学步骤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好的段落应该是结构非常清晰的,观点明确、事例专业性强、总结时化虚为实增强语文味。

2、点评并修改讲义上的《海上的红玫瑰》段落。

这是一段观点明确的议论段落,题目从事例中而来,很有文采;事例是作者是作者事先搜集,切口小,和观点很契合;结尾有总结,但对于“痴迷”的概念的总结,倘若能化虚为实的话,文学性为更强。

指导学生修改这段话的结尾。

3、点评学生上周完成的2018年北京卷作文,大部分学生存在思路混乱的情况,有必要带领学生对这道作文题进行思维的整理。

新时代下,祖国的发展,新青年的成长

应该如何成长(创新、勇敢、自信、坚强等)

为什么这样成长

(客观)新时代需要   (主观)自身存在弊端

科技进步、国际融合、国力强大     佛系、网瘾、拜金、享乐

                                                                                 怎么改

                                  积极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心理状态

                                 正面现实的勇气等等

  4、课堂总结:A作文题中的中心词,可联系社会实际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文章,说理更有说服力

 

课堂小结和反思:

现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罗列如下,希望在日后的教学过程改进:

1、备课过程中的框架搭建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将这条线补充完整,所以这样的思路是符合一般人认识这个话题的逻辑顺序的,但其中仍然存在漏洞,不如在分析“这样成长的原因”,我主导带领学生从主客观两个方向去分析,其实还可以拓展思维角度,“这样成长的好处”“不这样成长的代价”这两个角度也可以加以论述;

2、修改段落的环节,与这节课的重点,即思维框架的搭建,联系不是很大;

3、框架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题目,但实际写作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都提到,只需要就其中一点展开论述就可以。如果还有机会的话,应该再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其中一点指导学生创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