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常州市第三中学孔瑜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2、通过诵读全诗,体会诗人情感和豪迈的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其中有一段对李白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这首诗中,杜甫简明扼要地列举了李白形象的基本成分,这一形象为公众认可,也为李白自己所极力扮演:天资高绝,挥翰如洒,纵饮不羁,放任自在,笑傲礼法的仙人形象。但这是真实的李白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将进酒》。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诵读、品鉴
(一)诵读全诗: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二)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三)诗人形象分析:
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从 中看到了一个 的李白,原因 。
预设:
1、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看到了一个豪迈大气、又无为而老悲从中来的李白,原因: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同时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2、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中看到了一个失意、愤慨、又高度自信的李白,原因:
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从诗人筵席的描写中看到一个狂放的李白,原因: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4、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看到一个愤激的李白,原因: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5、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看出一个狂放、恣意、放荡不羁的李白,原因:
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课堂小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四、板书设计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