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的两层涵义。
2、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家”与“前方”层层铺垫,得出“人生苦旅”的结论。
【教学重点】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精神家园是虚幻的,前方是虚幻的,人生只剩下充满矛盾的“在路上”。
【教学难点】
人的悲剧性实质:永远处在矛盾之中;终将走向虚空。
【教学方法】
单刀直入,细读品味,分析文本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初读熟悉。
这是一篇摄影散文,作者看着课文前的照片,在第二段给出了一个观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你有没有?
(请1-2个学生回答)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请1-2个学生回答,直接给出中心句“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为什么作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一起来分析思考。
二、细读品味“人生苦旅”的第一层含义:人生只剩下路
我们来看3-9小结,几乎都在写“离家”与“前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离家”与“前方”之间,写了哪些内容。
PPT:
家 前方 原因
没有家 只有奋蹄挺进 生存的习性与欲望
有了家 还得离家远行 外面世界的诱惑:生命的快感、虚荣心
逃离家 必须走,远走高飞 无奈:身心受家的压迫
流 浪 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不确定性:幻想、兴奋、行动、如痴如醉、不知疲倦
无家可归 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前方是虚幻的(雾中之月、水中之星、仿佛、苍茫)
命运把人抛在路上
小结第一层:因为我们无家可归,前方又是虚幻的,命运注定了人生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三、细读品味“人生苦旅”的第二层含义:人生是苦,人的悲剧性实质
这是“人生是一场苦旅”的第一层含义,解释了为什么人生是一场旅途。接下来作者该解释哪个含义,“苦”,为什么这场人生的旅途是苦的呢?
PPT:
苦 表现 外:拥挤不堪、坑洼不平、皮肉之苦
内:惶惑与茫然、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心灵之苦
原因:人的悲剧性实质—矛盾 总想Vs总不能——理想与现实
走向前方Vs惦念家——身体与心灵
还家Vs无家——家只是抽象的感觉——虚幻
小结第二层:人生要受身心之苦,人的悲剧性的实质使人永远处在矛盾中,又终将归于虚幻。
总结:为什么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因为家是虚幻的,前方是虚幻的,只剩下的人生道路又充满矛盾和身心之苦。
人生既无前路,又无归途,这是作者透彻人生实质的叹息,也是作者在面对无情命运之时内心体味的一派苍凉。
四、人生的思考
既然人生注定是一场苦旅,那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既然家和前方都是虚幻的,那我们离家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寻找的前方又是什么呢?
就像作者在最后一段中问到的,“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狂野呢?”你会怎样回答
可以请1-2个学生回答
老师:其实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在路上”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苦旅,因为我们有所追求,所以我们走向前方,走到更远更陌生的土地上去追寻属于自己灵魂的快乐与自由。
可我认为灵魂的快乐与自由前方给不了,家也给不了。“过程就是人生”,“人生的意义只在当下”——活在过程中,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