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张元丽
一、激趣导入
古代有个穷书生娶了一个极聪明伶俐的妻子。某日,朋友来家里做客,可家中只有一只正生蛋的老母鸡和两个鸡蛋,地里只有一畦韭菜。这可急坏了穷书生。鸡是万不能宰的,而书生虽穷,酒是不能不喝的,一碟韭菜炒蛋如何将就得过去?
“别慌,”妻说,“看我的!”书生忐忑不安地陪着朋友喝茶。不多会儿,夫人吟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把第一道菜端上来了:韭菜叶上赫然配着一对鸡蛋黄;就在书生们“好菜好菜”赞不绝口时,“一行白鹭上青天”—盆堆放有致的清炒韭菜头端上来了;接着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一小堆清炒蛋白;最绝的是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第四道佳肴“门泊东吴万里船”亮相了!不但物尽其用,连锅都不用洗了,还赢得客人由衷的赞叹呢!
巧在:物尽其用;用诗句画龙点睛
材料:2个鸡蛋,一些韭菜
“两个黄鹂鸣翠柳” :韭菜叶配一对鸡蛋黄;
“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韭菜头 ;
“窗含西岭千秋雪”:清炒蛋白;
“门泊东吴万里船”: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
二、整体感知
1、高考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小结: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2、素材分类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化工企业爆炸、历年感动中国人物、一带一路等
3、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么办?
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呢?
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4、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明白一材多用的重要性
(一)、课本上的例子
(二)、生活中的例子
(三)、考试中的例子
三、示范与实践
1、下面我们来看看《报任安书》的一段: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文王,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被囚而推演《周易》的哲思妙悟?
孔子,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身处困境而作《春秋》的洒脱胸襟?
屈原,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在流放途中赋出《离骚》?你那高洁情操和爱国情怀为何能够矢志不移,不为困境而有所改变?
我想握住一双双伟大的手,让这些书写历史的手,牵引我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2)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王被囚,在生命可能随时结束的时刻,他,没有终止,推演《周易》;屈原放逐,在人生最困窘的处境,他,赋出《离骚》,没有停息。生命的意义在于动作,死亡才是最后的休息。休息?奋斗者的字典中没有“休息”这个词。努力地工作,不懈地创造,这,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
(3)天津卷“留给明天”
时间之失不可逆转,生命难免“终有竟时”。创造人生的,是今天;而今天是否有价值,关键还在于为明天留下什么。文王拘囚,他留给明天的是《周易》;孔子落难,他留给明天的是《春秋》;屈原流放,他留给明天的是《离骚》。圣贤也是人,他们终究也是要死的;然而,他们都为明天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让自己永垂不朽。
的确,明天尚未到来,但明天终会到来。明天将如何到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留给明天一些什么。今天为明天留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天就不会收割残缺和遗憾。
2、小试牛刀
(2019南通一模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
3、赏读下面几个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以“李白故事和李白名诗名句”为材料多角度使用片断
【例文1】话题——“意气”(湖南高考作文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例文2】话题——“忘记与铭记”(四川高考作文题)
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例文3】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重庆高考作文题)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他人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4、小试牛刀
(2018苏锡常镇一模卷)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5、小结:取材都来源于课内;一个材料,变换角度。
五、课堂小结
【素材运用技巧】
(一)、多角度深思
一则好的材料多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二)、依照论点使用素材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 一篇好的议论文,议论文论点与论据要一致统一,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首先,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材料时可针对不同论点有意识的选择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可忽略不计。
其次,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转述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巧妙地转换叙述重心,突出某个侧面。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 ,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注意】“一材多用”,要注意:准确选取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教学反思: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王荣生教授说:“写作课程应当基于学情,这是变革写作课程的极为重要的取向。”议论文泛泛而谈,不会运用素材,无话可写一直是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客观存在的难点。本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对一个既有素材的多个角度思考;学会运用素材写成相对完整议论文段的能力。旨在警醒学生要有对素材的敏锐性,做一个会思考、有见解、能讲深讲透的人。
不足之处:学生挖掘事例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发言积极但不热烈;作品展示时间略显不足,多点学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