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第二批教师工作坊>>教·学>>活动动态>>文章内容
工作坊学期初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任芝

一、理论学习交流

教学诊断不是教研员的专利,不仅是学校领导的基本素质,对一线教师也非常重要,学会评课才会上课。

1.可以按“体载特点”来诊断。

评课要总览全局。要非常清楚每种体载的特点,其特点也多为教学重点,另外还要清楚年段重点。

2.可以按“二点三阶”来诊断。

好的教学一定是学生有收获的教学。

教师上课时要了解教学的起点,预设教学终点,教学起点与教学终点的落差,就是我们教学的需要,如何从起点到达终点,课上需要老师联系旧知给铺设台阶,一般情况下,老师要铺设二至三个台阶,让学生顺利到达。如何铺设、怎么铺设是老师教学的功力。

这样的课堂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

3.可以按“几有课堂”来诊断。

我们都追求学生有“体验”的课堂。体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目标,二是有反馈,三是技能与挑战相平衡。第三点强调的是分层教学。

所以,评价一节课要以下几点,有明确、可检测的目标、有自主合作学习时间、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指导、有分层教学方法、有教学反馈评价,当然,还可以有二点三阶的设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需要明确几有,只有明确几有、而且相对稳定、坚持经常的时候,评课将倒逼教师上课与备课。

4.可以从“观察学生”来诊断。

换一个角度,课堂即学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来反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基本流程为有现象、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

认真观察学生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从专业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建议。看似在说学生,其实在诊断教师,诊断课堂教学。

在这里面,建议最为关键,诊断如果没有建议,是无效的评课,这相当于到医院后,医生只说了一句你有病是一样的。患者不需要“有病”的结论,需要的是去病的“处方”。老师们也一样,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最有收获的就是评课者的建议。

都说备课为了检查,上课自由发挥、评课随心所欲。评课最忌漫无边际、信马由缰。以上种种策略与方法,不建议面面俱到,选择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足矣。

别忘了我们评课的初心是改变课堂、改变教学。只要能把握这个初心,定得始终。

二、诊断量表的设计

确定诊断的角度,设置观察维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