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实验赋能课堂 践行课程理念
发布时间:2024-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双双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将实验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4517日上午,皋磊联盟校名师导教工作室和徐业义名师工作室成员共聚三中,开展了主题为“构建智慧课堂,让成长可见”的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由皋磊老师主持,全体生物组教师参加的高三生物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特别邀请正高级教师徐业义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1.jpg

徐老师点评了我校高三教学模式,试题难度越来越大,要注重长句表达,针对性提优补差,课从判断辨析、反馈训练入手,与田中不谋而合。一周一个大研讨、一两天一个小研讨、每天试题研讨使得教学出现了1+1+1+14的效果。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尤其是遗传和基因工程部分,徐老师给出了利用典型例题分析过程,再用强化训练的方式,会缩小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距,选课类型之间的差距。

 

 2.jpg

第二项议程是名师工作室的听评课活动。首先是来自正行高级中学的任小芸开设了主题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课。本节课以抗生素的使用与超级细菌出现的关系为主线,进行了两个探究实验,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的实验中,学生体验了微生物培养的接种操作,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了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的抗性逐代增强的结论。而在探究耐药性突变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演绎推理、结果论证,得出强耐药性的细菌是自发基因突变导致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论,解决了突变不是抗生素诱发的难点。整节课主线明细,问题设置精简有效层层深入,有效达成了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3.jpg

第二课是来自我校的程翱老师开设了主题为“人工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课。本节实验课以大蒜为情境,以二倍体大蒜和四倍体大蒜的形态大小、染色体数目的区别入手,利用扭扭棒的教具模型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染色体组的概念,接着对二倍体和四倍体进行定义。接着进行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装置设计实验探究诱导的最适温度和最适秋水仙素浓度,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新问题——为什么两种因素没有叠加?学生通过根长进行分析。在讲解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完成实验操作。

 

 4.jpg

课后,全体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两位开课的老师依次阐述了自己在实验课设计中的思路、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也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徐业义老师对本次开课的两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徐老师认为任小芸老师的课堂设问巧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板书设计上逻辑严谨,教学思路完整,符合学生认识。程翱老师的实验思路创新,在已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对现象进行探究,把教授知识和实验完美融合,采用丰富的教具、视频等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5.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