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重点课题“学科理解视域下构建高中化学育人新样态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走进常州市第三中学进行课题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都承峰老师主持,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学科理解构建学科育人新样态的实验教学研究”。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军老师和常州市第三中学李敏老师围绕高一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分别开展了教学实践。课题组全体成员、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局属和新北区、经开区高一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军老师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材,以真实的情境——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为知识脉络,将创新实验和数字化实验、传统实验相结合,在绿色化学的原则下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不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串,引领学生思考客观现象下的微观原理,从而把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学科问题。这节课首先由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葡萄酒中需要添加二氧化硫,概括二氧化硫的三大作用。接着围绕着“添加二氧化硫为什么能产生酸性、漂白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二氧化硫有防氧化的作用”三个环环相扣的驱动性问题,将二氧化硫的实验探究与用途紧密结合起来,并建助动画演示和数字化实验将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微观动态淋漓尽致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硫漂白的认知,凸显了新课标引领下学生本位的要求,进一步再现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探究学习的主线条。最后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进行总结评价。除了大气污染物的身份外,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体会到了化学指导生产生活的学科价值,学会了辩证看待含硫物质。
常州市第三中学李敏老师围绕着二氧化硫的“功和过”,设置了四个教学环节,精心构建探究活动。整堂课的教学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引导并帮助学生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环节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认识二氧化硫,并制作课件对“二氧化硫的功和过”展示汇报,概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环节二以学生小组探究实验为主体,积极进行二氧化硫性质探究实验,主要包括其酸性氧化物性质、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的设计与探究。通过清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推测、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环节三学生对二氧化硫进行再认识再评价,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功与过”有机联系起来,学会辩证地看待二氧化硫,课的首尾发生呼应。环节四学生在感知、体验、实验、思考中获取所有知识,构建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研究促发展,实践出真知。从教学设计初期的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情境的筛选、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实施、集体交流研讨、课后教学反思,这一系列的探索、推敲、打磨的实践过程,让我们课题研究的实践路径逐步规范、日趋精致。我们课题组将继续立足“学科理解”,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深耕每节课堂,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打造高中化学“学科育人”新样态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