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地理组14-18周教研活动小结
发布时间:2022-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一、研修主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二、负责人:胡方晓

三、活动过程及成效

(一)主题研修下的理论研究

学习篇目1: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整合设计——以“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单元为例(张素娟)  《地理教学》2020年 第16期

核心内容:单元式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和撬动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本文针对高中地理中"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运动"内容,就如何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的构建和整合设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几方面的操作策略:

①  整体把握,系统谋划——基于大概念构建学习单元;

②  把握核心,凝练问题——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

③  统整目标,分层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单元目标设计;

④  创设情境,自主建构——促进深层理解的学习活动设计;

⑤  关注过程,注重表现——表现性评价设计。

基于学科大概念重构学习单元,单元的构建、学习目标设计、单元核心问题驱动和核心任务的引领是操作关键。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在核心问题驱动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再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价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状况,是探索中学地理教学转型的重要实践路径。

学习篇目2: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研究(魏圣梁)    华东师范大学

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国内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以单独的一个课时,即40分钟为单位进行设计,出现各课时彼此孤立导致单元教学目标达不成,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学进度完不成等问题。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方向和目标,将从设计某一个知识点、一节40分钟的课时,逐步转变为设计一个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本研究提出“大单元”的概念,通过采用前期调研、文献阅读等方法,分别比较以“课时”与“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结果,理论和数据多方论证“大单元”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性,并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流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学习小结:

课题组长胡方晓老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概念进行回顾,再结合《土壤》这一课,围绕“结构化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基础学力与数学素养为目标追求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结构化学习进行讲解,结合年段知识,让知识“串珠成线”,让方法“连线成面”,让能力“卷面成体”。

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主题研修下的每周一课

520日,地理组李丽萍老师针对周末试卷开设了一节别具特色的讲评课。首先李老师让学生自己课前针对错题进行反思。包括找出错误原因,如知识点模糊、粗心、解题不规范、读图错误、蒙对的、其他情况;对好题的分析(自己得分高的题目,主要是指综合分析题);对这次考试的评价(自己比较满意的和暴露的主要问题);针对此次考试后一阶段的复习重点等。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老师做最后点评,效果较好。

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和质量。

(三)主题研修下的高三冲刺指导

5月25日,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应邀来到我校给全体高三老师做考前指导,顾老师针对三模卷以及三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关注学生的认知障碍——存在问题;注重专题化内容的选择——新教材的角度;强化专题会教学组织策略;加强思维方法的融合与指导;聚焦热点问题。在顾老师的指导下,高考前期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

四、后阶段研修计划

1. 完成高二图识天下现场比赛;

2. 暑假里针对大单于教学积极撰写论文。

3.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做好分工,初步形成系统性知识框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