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修主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二、负责人:胡方晓
三、活动过程及成效
(一)主题研修下的理论研究
20 世纪初,克伯屈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即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活动,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并解决问题。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莫礼生创设的“莫礼生单元教学法”盛行于美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试探、提示、自学、组织、复讲五个阶段。他认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是掌握教科书里零碎的知识,而是在完整的单元学习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单元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前测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再通过单元教学进行查缺补漏以保证单元教学质量。
前苏联教育学家沙塔洛夫强调大单元教学,他主张将现行教材加以综合整理,划分形成一个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进行教学时,补充相关的学习内容和资料,也可以将掌握某种必要的技能作为一个大单元进行教学。大单元教学强调教材内在联系与知识的系统性,保证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
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涌现出大量关于单元整合、大单元教学的文章,但集中于语文和体育两个学科。
2019 年,崔允漷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将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促使传统“单元”和“课时”教学转变为大单元教学,实际教学要了解课标、教材和学情,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魏圣梁硕士论文阐述按照传统教材的“课时”教学与大单元教学两种不同授课模式下,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逐步进行,特别是在崔允漷教授阐述教学要从课时转换到大单元的深度教学后,大单元教学再次被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密切关注。但关于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研究。
(二)主题研修的教研活动
1.张燕楠、柏广言二、三中联合开课:
12月9日上午,我校与常州市第二中学联合以“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绿色课堂”为主题,选取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开设 “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张燕楠老师以常州市内部空间结构为教学案例,熟练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常州市遥感影像图作为主线贯穿课堂。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活动,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二中柏广言老师以逻辑链条作为主线贯穿全堂,结合常州乡土案例,对比分析乡村与城镇的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区和空间结构。课堂中穿插图片、视频,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充分。柏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幽默风趣,知识点讲解细致。
两堂课教学环节流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取得较好反响。课后,多校老师齐聚地理专用教室,交流听课感想。市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扬,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彰显了年轻教师的活力、魅力与能力。
2.周腾禹每周一课:
本节课内容较多,最后洋流部分内容没有完成,作为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对课堂内容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3.孙秦玉每周一课:
本节课以假设条件开始,以热力环流知识为抓手引出三圈环流,教学过程当中尽量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动画、图片方便学生学习与理解,且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开展较为顺畅。但过程当中对于部分学生关注还不够,应当加强。4.陈冉市级公开课、刘婷婷市级讲座:
为深化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2021年12月22日上午,在教研员顾松明老师的组织下,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储姗姗老师与第三中学的陈冉老师开设了两节主题研究课,课题分别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常州市第三中学刘婷婷老师分享了江苏省地理基本功竞赛备赛经历与个人感悟。常州市高中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与常州市区职初青年地理教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储姗姗老师通过展示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展示了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通过让学生体验小小企业家的成长之路,帮助树立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培养爱国爱乡的情感。陈冉则老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主线,完整地复习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借助“橘生淮南为何生长状况较好?”,总结出农业区位因素类型,借助“橘生淮北为何生长状况不好?”对比淮南与淮北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以及借助“橘树在淮北地区能否也可以生长状况好?”突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刘婷婷老师结合自己省赛备赛过程,以地理基本功竞赛的7大环节为主线,细致分享了每个环节的比赛要求、评委评分标准以及备赛建议。
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畅所欲言的交流。胡方晓老师对两位教师敢于尝试情境化教学与教材案例的替换做出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做了题为《提升学科整体理解力,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对职初教师未来五年的专业发展做了细致规划,以期促进职初教师的成长。本次教研活动对在座的所有听课老师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为地理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每位教师更深入思考与践行地理核心素养。
(三)研修主题下的微专题设计
地理具有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轮复习结束,如何对各地理主题要素进行串知整合,既能温故已学知识,更能构建知识体系,贯通知识联系。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研究设计了四个核心概念下的大单元复习安排:(1)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2)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地形的形成及影响;(4)区位因素分析的思维要点。在四个大单元下在设计30余个微专题,分别以不同的区域或情境为背景,如:源头活水、聚落万象、桥隧交通、风沙运动等等,将各类试题进行整合,以期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逻辑思维;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不偏颇。
四、后阶段研修计划
1.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为主题,思考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单元整合复习,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模型。
2.在高二年级合格考结束后,组织高二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地理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