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中期评估表(内容)
发布时间:2022-02-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史佳丽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限2000字以内)

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课题组开展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研究,为此,分阶段进行了以下工作:

1、 设计问卷调查,做好调查分析    

课题组设计问卷调查了解2021级高一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情况。采用网络匿名调查,内容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参与调查学生人数有509人。分析结果发现:我校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总体比较均衡,多数处于水平一层次;水平二层次学生占少数;直观感知为主,实际训练为辅的教学优势在于学生接受观念教育和思维启发效果较为明显,而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高阶水平对我校学生来说比较吃力。

2、 开展课题沙龙,研讨核心问题      

结合前期查阅的多篇大单元教学论文,教研沙龙组成员集体交流讨论探讨大单元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整体思维指导下,将基于某一主题构建出的单元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编制单元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连续的课时教学方案、进行单元评价等环节来完成的复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单元”内容的确定、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的研究是本课题的核心问题,课题组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寻找课题问题解决的途径

3、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课例研究    

3.1  以核心概念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大单元教学以一个观念(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对应的重要概念)为主题来进行架构的,与教科书相对应,关注学科知识的表层结构的同时,更关注深层结构连接,为素养而教。本次研究选择了4个核心概念为内容开设了课例研究公开课。对于其他的核心概念,将会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实践和探索。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史佳丽和程佳燕老师撰写的论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已完成投稿,进入审稿阶段。

3.2  以科学思维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本次研究选取了2个重要概念为内容进行以科学思维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思维。科学史中有许多经典史实,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生物学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对科学史中这些经典实验的再现及逻辑分析,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此研究基础上,课题组史佳丽老师撰写了两篇相关论文。

3.3  以师徒结对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我们展开了以师徒同题异构为途径,4个教学重难点为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在课时计划的安排上,师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和教学经验将教材进行解构重构,其课时计划能够突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以及大单元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相反,徒弟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已知的课程知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学的细节方面,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

4、开发多种资源,拓宽培养路径   

课题组围绕大单元教学开发多种资源,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媒体研究,为学生搭建科学素养培养的平台,拓宽培养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围绕“大单元主题”创新实验设计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课题组徐双双和丁楚楚老师围绕大单元主题——植物代谢进行了实验创新。该实验设计,立足核心概念,巧妙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创新实验装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借助大单元主题开展的实验创新,丁楚楚老师获得了常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一等奖和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二等奖,徐双双老师获得常州市中小学自制教具比赛一等奖。徐力和刘娟娟老师围绕大单元主题——模式生物酵母菌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酵母菌的相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的很多章节都有所呈现,两位教师进行系统设计,从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两位教师借此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

4.2  云平台助力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网络资源、云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学习时空的限制,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大单元教学无疑是先进的、有深度的、系统化的;单纯的常规课堂教势必不能满足大单元教学的要求。依托我校的“睿易云”平台,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有了更多途径和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资源和便捷性,通过与生物课的融合实践,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优化和改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助力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2.课题中期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出版、发表的成果,请注明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已产生的实践效应;相关领域专家的评价等。)

(1)发表论文10篇

史佳丽:

《问题驱动实验,提升科学素养》发表于2020 《高考》

《初探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复习课的运用》发表于2020 《高考》

《例谈平板电脑在高中生物范导式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2020年《课程与教学》。

皋磊:

《例谈范导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应用》发表于2020第3辑《课程与教学》

《例谈“黑箱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2018年7/8期《实验教学与仪器》

徐力:

《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建议》发表于2018年第13期《中学生物教学》

刘娟娟:

《用改进装置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发表于2019年第10期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

《用改进的简易装置蒸腾计测量蒸腾作用的速率》发表于2020年第12期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

陈磊:

《例谈基于不同能力考查的高中生物命题策略》发表于2019年第3期《课程与教学》

丁楚楚: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探讨》发表于2019年第11期《中学生物教学》

2)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开设市级及校际共21节,每周一课28节,讲座5次。

3)张珂、吴钧昊、王海等同学荣获江苏省奥林匹克竞赛二三等级,黄骏烨、张亚峰、张郝杰、孙铁、沈嘉晨、徐倚帆等同学在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及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特等奖等荣誉

4)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

史佳丽老师获得2021年常州市区高中生物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皋磊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关于创新教科书实验的研究》2018年10月获常州市二等奖

刘娟娟 徐双双老师获得2021年常州市区高中生物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丁楚楚老师获得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大市一等奖

丁楚楚老师获得2020年江苏省实验说课大赛省级二等奖

丁楚楚老师2018年常州市第四届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大赛常州市一等奖

丁楚楚老师获得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常州市二等奖

丁楚楚老师2019年获得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级三等奖

凌祎丽老师获得2019年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级三等奖

徐双双老师获得2019年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级三等奖

徐双双老师获得2019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创新成果 市级二等奖

徐双双老师获得2020常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大赛市级二等奖

徐双双 程翱老师获得2021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市级特等奖

徐双双老师获得常州市中小学自制教具比赛市一等奖

5)基于本课题研究,教师能根据学情和自身经验将教材进行解构重构,逐步显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大单元学习活动的结构化,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的系统性通过发现式教学,让学生要亲自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6)课堂氛围发生改变,明显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变化真正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3.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课题的研究进程中,课题组成员虽然在不断学习和改进观念,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有影响,这跟教师自己的素养、理念等有关,所以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理论素养,更好地进行研究。

2、由于缺乏一定相关理论支撑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确立标准单一,还需拓展更多角度。

3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加之现阶段课时安排日常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周期,大单元教学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无法合理规划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 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有待拓展实验教学平台以及睿易云平台建设和使用出现低效、耗时问题。

5、通过课堂观察获得的实践资源如何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范式的教学的策略。

6、大单元课堂教学的评价仍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为主,未能构建出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评价系统。

7、对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4.下阶段研究计划

1、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有关“科学素养培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理论专著,继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扎实理论功底。

2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协调校情、学情以及综合考情,共同探讨和规划大单元教学设计3、继续加强观察课堂,着重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4、在后续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研究,以构建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评价系统。

5进一步搭建平台开发、优化培养途径和资源,完善实验创新和云平台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实施大单元教学提供选择和便利

6、积极围绕课题,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设计,精心制作精品课堂视频,力争本研究成果能够有较大的辐射作用,能够对各位生物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评估小组意见

 

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丰富,能根据研究计划紧扣主题、扎实推进研究过程。研究过程性资料丰富、真实,研究方法恰当课题组成员积极完成各阶段研究任务,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希望在下一阶段研究中,落实以下工作

1、更新优化文献综述,文献研究需要具体化,展示本课题的优势和创新点;

2、归纳过程性的文本材料,总结出相应结论,如大单元的组成及组建原因等;

3、系统性分析教材,进行整体性设计,例如:主题确定、目标设计、前置评价、结构化任务和一体化活动;

4、根据课例研究,提出教学层面普适性的策略,如情境的设计、学习任务的设置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