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宠—结构不良问题”课后反思
结构不良问题是相对于结构良好问题而言的,结构良好问题往往条件清晰明确,结论统一。但是,我们在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经常都不是结构良好问题,可能缺少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或者某个条件存在变数,其结论也是多样化的,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问题是无解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更是千差万别。结构不良试题的引入,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建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对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是积极的、深刻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见的都是结构良好的试题,条件不多也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明确,有规范的思路和解法。然而,现实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问题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色地解决课堂上的结构良好问题,并不能保证可以成功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因此,解决结构不良问题对考查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0年山东高考第17题以解三角形为背景设计,给定了若干条件(在这些条件下三角形并不能随之确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另外给出的几个条件中自主选择,在自己所选条件下,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解三角形;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这个选择本身就是试题要考查的内容之一,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难度与用时也会有所区别。结构不良试题的命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知识的习得与记忆更多的转向问题的解决、策略的选择,使得数学应用在思维层面真正发生。
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它的引入,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建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结构不良试题作为一种新题型,考察的知识内容不会太复杂,能力要求也不会太高,只要我们从多个视角去思考、探究开放有度的结构不良试题,就一定能做到解决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