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3-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江凌云

近几年,我国开始将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我们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培养的可行性与意义探讨、策略、活动和教学模式研究等五个方面,呈现出理论——实践——多学科实践的研究态势。

第一,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可行性研究。1987年魏孟勋教授提出,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进行学生思维训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和内容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项目, 培养学生某一具体的思维能力, 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类比等。同样,伍素芬在其研究中亦指出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包括批判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不仅如此,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阅读和写作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并论述了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培养的可行性。

第二,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研究。陈新忠教授对北京高考阅读理解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思维能通过广度阅读进行提升,同时,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如理解文体语篇、理解归纳语篇的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信息等能力的核心。因此,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课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价值。

第三,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钟家宝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技能和阅读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李杰和苏斌等学者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从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另外,张淳还提出了具体的四条策略,如将英语语言运用课堂,培养思维能力;运用头脑风暴,激活思维的灵活性;加强语篇分析,提升思维逻辑性;鼓励评判与鉴别,培养思维的批判性等。其他的研究则从阅读题材的选择、分层阅读设计和课后活动等方面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四,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研究。陈娇玲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推测思维和创造思维出发,分别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杨泽飞根据教育目标的六个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并通过实验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张湄则从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出发,提出不同的教学活动,并设计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为了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验证其有效性。黄远振、兰春寿和黄睿教授主张以文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构建了READReading-Exploring-Assessing-Developing)文学阅读教学模式。刘扬从思维的单一式培养和综合式培养出发,寻找两者培养方式的异同点,最后结合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验探究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得出教学启示。

不难发现,我国高中英语阅读与思维品质的研究呈现出理论——实践——多学科实践的研究态势。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这些研究有以下特点:

其一,探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侧重点在教学案例的改进上,缺乏测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者们多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设计的呈现说明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

其二,在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上,主要从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阐述或从思维品质的五个特性一一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探索培养策略。不同类型的思维或思维特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顺序性,呈并列培养的趋势。

其三、无论是教学案例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所形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思维品质的方法和策略都比较笼统,没有根据具体文体特征进一步细化适用于每一类文体的普适性的提升思维品质的方法和策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