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第二批教师工作坊>>锤子>>反思笔记>>文章内容
恋上雪山——大气的受热过程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何飞

恋上雪山——大气的受热过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必修1一共有12条内容要求,其中有7 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示意图、图标或图像等资料说明地理原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因此这节课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设计了教学目标。

【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班级有好多同学爱好旅游,去过不少地方,大多数人对雪山情独钟,雪山带给大家很多的启迪和人生思考,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为引,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恋上雪山。

1.     确切地说,梅里雪山是一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150多千米,主要由13座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组成,被称为太子13峰。诗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为何?这个规律在大气层中始终成立吗?

2.     据说能够拍到梅里雪山全景照片的人都是上天眷顾的。图中是专业摄影师拍雪山的装备,请大家思考,去拍雪山全景照为什么要做好充分的防晒与保暖措施?

3.     投影展示同一片雪山在不同时段的照片,并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段天空的颜色不一样。哪一个时刻更加动人心魄?

4.     春季的雪山脚下,为什么相比雪面,野百合附件的草地积雪能够率先融化?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

【课堂总结】透过雪山上的各种现象,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有深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