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课(二):《市场配置资源》(严宏亮)
发布时间:2019-1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师)这是什么图标?

(生)滴滴。

(师)大家还是蛮熟悉的啊。我简单统计一下啊,有多少同学使用过滴滴打过车?(举手)

还是挺多的啊,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尝试过。

应该说,从12年开始,滴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过辉煌,一度曾占据国内出租车叫车软件99%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受到怀疑甚至抵制,尤其是今年的两起恶性杀人事件,更是把滴滴推到了封口浪尖。

滴滴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网约车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我们准备花两节课的时间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从“滴滴出行”的前半生透视网约车的健康发展 。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探究前半生:市场调节资源。

 

先看第一篇章:成长剖析。

考虑到有些同学可能没有用过“滴滴”,上一周呢我带领班上三位同学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现场体验。(播放视频)

探究:请大家结合视频内容,结合自己的打车经历,谈谈,与传统出租车相比,滴滴的竞争优势主要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把内容写在课前下发的表格上。

学生讨论三分钟,与学生交流。主要体现在价格、技术上。

 

价格:其实与现在相比,在滴滴成长的初期,优惠力度是很大的,价格上有很明显的优势。我们来看。


对于司机而言,补贴多,能赚更多的钱,更多的人愿意开滴滴;同时,对于乘客而言,补贴多,花的钱更少,更多的人愿意坐滴滴。(写10+5=1510-5=5

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在发挥作用?补贴,实际上就是价格。滴滴就是利用补贴、利用价格的优势,在初期阶段不断成长壮大的,把更多的人,更多的车,也就是更多的资源吸引过来,调节过来。(板书:价格 调节资源配置)

追问:那反过来,我来问大家,如果补贴少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技术:


技术优势:有车我打不到——有车子在路上跑,却不知道我在路边等。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望眼欲穿、把手招断。现在好了,有了滴滴,有了科技的优势,把两者结合起来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提高了出租车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出租车这样一种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板书:提高效率,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很好地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

在经济学上,打车的代表什么啊?是需求还是供给?需求,相对应的,出租车代表供给。有了技术,让需求与供给更匹配,增加了“有效供给”,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

探究:那么,大家想一下:除了“有车打不到”这个原因外,打车难还有什么原因?还难在哪里?

没有车打,车子少。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节假日、高峰期、雨雪天气等情况下,是不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辆辆出租车从你面前呼啸而过,就是不停,为什么?有人。大家抢着打车,打车的需求比较旺,而跟需求相对应的“供给”却跟不上,这里出现了一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画图)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怎么办?

增加供给量。滴滴产生后,吸引了很多私家车过来做生意,快车、顺风车、专车等等(画图),这些私家车的加入就是增加了供给量,很好地缓和了出租车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对不对?

原来供不应求,吸引了很多车、司机来开滴滴,这些车和司机,就是人、财、物,就是“资源”,这很多司机愿意来做滴滴,实际上就是通过供求关系把资源调节到、配置到出行市场。(板书:供求、调节资源配置)

追问:反过来我来问大家,很多人看到开滴滴赚钱的,都来做,白天上班,晚上开滴滴,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会有什么后果?

原来是供不应求,开滴滴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供过于求,市场慢慢饱和,生意怎么样?难做。一难做,赚不到钱,很多开滴滴的又会退出去,做其他的工作。

他进来也好,退出去也好,有没有人要他这么做啊?或者政府的交管部门命令他做的啊?没有,是他自己要做的,是他自己看到有钱赚才来做的。

 

竞争:

我们刚刚主要分析了滴滴在价格、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其实一路走来,滴滴是很不容易的。它实际上是在不断的竞争当中生存、发展壮大的。


与谁竞争?与出租车竞争、与同行(网约车平台)竞争,与国内的企业竞争,快的,与国外的企业竞争,优步;过去有竞争,现在还有,有美团、曹操专车。(板书:竞争)竞争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全方位的,价格要竞争,技术、管理、服务,是不是都要竞争?你必须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等,否则就会

被淘汰。弱肉强食,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这是市场法则。(板书:市场)

这是由不得你的,不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这里是市场,这是市场法则,这是市场经济。那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所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什么啊?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在发挥作用。发挥了什么作用?调节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叫什么经济啊?计划经济。什么叫计划经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改革开放起,我国就一直摸索、发展市场经济。 到了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滴滴就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不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会不会产生?不会。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直接体现。是不是?经济不发展,老百姓收入不提高,怎么有钱来打车?没人打车还搞什么滴滴。经济不发展,科技水平也不能提高,滴滴也搞不起来。对不对?

追问:除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还有哪些企业或者现象的产生,也是在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产生的。

 

我们花了较长的时间来分析滴滴的优势,探讨了背后的原因。我们一开始也提到,滴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让滴滴陷入危机,要不断地整改。究竟有哪些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第二篇章:问题归因。

 

我们在那天现场体验的过程中,也准备了一些问题想现场采访两位司机的,我们请当时的记录员上来汇报一下。1、滴滴司机那天心情不大好,直接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根据闲聊的信息,我们后来分析的原因有2个,一个就是最近滴滴负面新闻比较多,他作为一名滴滴司机,我们采访这样的问题,他很反感。另一个就是他感觉现在滴滴没以前好做了,赚得少了。

2、出租车司机是位大叔,态度相对好一点,但也不愿意直面我们的镜头,征得同意后,我们还是从后面拍了一段。

我们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体验与调查,虽然对两位司机的采访不是很成功,但两位都重点提到了提到了网约车的问题,都提到要规范管理,要不断完善。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谢谢大家。

的确,两位司机都提到了网约车的安全性问题,提到了对他的规范管理,提到了今年的两起恶性事件。


光有市场一只手还不行,还需要政府这一只手,手牵手,才能让我们的经济健康向前走。

 

教学反思:

范导式教学,是指基于民主平等、精心预设、协商对话, 以“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创造性应用”为基本要素进行立体式架构,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新型教学方法。  

展示给学生的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假情境、伪情境。不真实的情境:1、不全面(断章取义)2、过期的(教材中有时也会有)3、杜撰的(自说自话)4、不鲜活(假大空,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的一知半解,对政治学科印象不好,说教。

以滴滴的“前半生”作为情境,是我备课过程中一直感觉到有难度的。(两节课两个难度)比较“大”,声音比较“杂”,很多东西还没有“定论”。最终还是确定要滴滴,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真实的。成长壮大比较快是真实的,出现很多问题也是真实的。

我这节课的目的,不是要给滴滴什么“定论”,也不是让高一入学没多久的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到有多深刻。我的目的:让学生感悟到:1、滴滴的成长壮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运行、操作很多都是符合市场发挥作用的。2、出现很多问题,也正是体现了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够,还需要宏观调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