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9-09-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荣荣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基础教育3                                    

课题主持人:   赵锋 叶荣荣                  

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申报日期   20181121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一六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

  (1)

赵锋

 

出生

年月

1977 7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语文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手机(必填)

18951220999


E-mail(必填)

910098437@{域名已经过期}


 

(2)

叶荣荣

 

出生

年月

1986 6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语文教学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硕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手机(必填)

13861188515  


E-mail(必填)

389236543@{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李丽萍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地理教学

行动研究

张奇飞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教学

行动研究

刘婷婷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二级

地理教学

行动研究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地理教学

行动研究

黄治海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物理教学

行动研究

张树玮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二级

物理教学

行动研究

倪红娟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行动研究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教学

行动研究

夏国生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信息技术教学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严宏亮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教学

课题管理与协调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发展性评价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省规划办

2017.5

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管理与实践研究

中期评估阶段

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研究

省规划办

2015.9

核心成员负责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

结题阶段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为爱插上翅膀》 ——读《重建师生关系》

《课程与教学》

2016.3

试论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教育思想

《课程与教学》

2017.3

《探寻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高中语文味课堂》发表于省级刊物       

《学语文》

2018.2

《基于云平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以〈说书人〉的教学为例》

《教学月刊》

2018.5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云教学系统:是以移动网络、云教学系统以及智能学习终端(pad)为载体,让教师和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教与学的全过程。云教学系统可以将直接教学从原来的集体课堂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从而使课堂变成一种活跃的、交互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学生自主参与学科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能够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转变。

2.智慧课堂:是从信息化的视角理解的,即智能化课堂(Smart Class),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在一定的环境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纵观教学模式演进的历史,经历了从传统面对面教学到webl.0技术支持的面对面教学以及web2.0技术支持的面对面教学,再到信息化教学模式,随着web3.0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变得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4.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是借助云教学系统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于一体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达成以学定教、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从而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测评方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1.教育信息化是国际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201512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一一重塑技术教育中的角色》,课堂教学模式中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510月,美国《STEM教育法(2015)》正式生效,其将深人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2015年法国数字化校园战略规划全面实施;2015年新加坡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第四期发展规划(Master Plan 4)2015年日本推进电子教材进人中小学课堂;除了政府,其他参与主体,如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术组织((K12在线学习国际协会)、国际知名IT企业(微软、惠普、亚马逊)等对互联网+教育也做出贡献,2015K12在线学习国际协会(iNACOL)发布《混合式学习:在线和面对面教育的进化(2008-2015) 20155月微软(Microsoft)在印度发布了教育云((Edu-Cloud)服务,这个云计算平台旨在为教育机构提供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服务; 20155月,亚马逊(Amazon)发布了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服务计划AWS;智慧教育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20161月,微软公司与惠普合作提出重塑课堂教育项目 (Reinvent the Classroom),首先在世界上60所学校的教室配备新科技,建设最先进的学习室,教学软件使用微软的Office 365Skype和惠普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支持混合式学习、创造活动和国际交流,塑造未来学习模型。

2.“互联网+教育促使教与学模式发生变革

 “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技术深度介入教育领域,促使教与学模式发生变革,使教育呈现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等特征,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目前,互联网+教育主要有六种商业模式,分别是:Mooc平台,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B2B平台,即为机构客户提供服务;B2C平台,即自制课程提供给学习者; C2C平台,即11即时互动学习;SNS平台,即基于社交信任驱动教学、 O2O模式,即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对象从小学、中学、高职到高教,研究学科涉及到英语、数学、政治、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机构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培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式构建、探讨探究、教学改革探索、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有传统实体课堂与互联网支撑下的网课堂有机结合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用以促进学生自主和个性化的学习、互联网+随机学习课堂模式、互联网+课堂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模式等。

3.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

我国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20167月,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明确强调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以上诸多政策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智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如有的学者对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教学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实现智慧化教学;有的学者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进行专题研究,探讨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的发展特征;也有学者尝试对智慧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各要素进行分解研究,设计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以推进智慧课堂中的技术与学习融合;也有学者从技术-学习双维度对智慧课堂进行特征分析,表现为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深度学习等等。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2014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区分。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研究价值

从搜索和查阅的文献来看,互联网+教育相关研究论文较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方面的研究偏多,真正进行实践应用的相对较少。云教学系统的相关研究较少,且论文质量不高,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的经验总结,相关基于云教学系统的相关教学模式构建较少。智慧课堂的研究论文较多,但更多集中于信息技术学科,其他学科专业上相关的研究较少,北大核心期刊上相关研究论文鲜有,相关的博士、硕士论文更少,这让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从研究的内容上,更多的集中于智慧课堂提出背景、发展现状、理论研究,对于智慧课堂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较少,这也让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1)借助云教学系统、移动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探索与尝试,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2)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具体学科进行实践研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课例;

3)探索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实践目标

1)学校层面:基于云教学系统平台、移动终端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初步探索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小范围产生影响力。

2)学生层面: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线上线下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并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教师层面: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云教学系统的功能分析。具体包括云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分析(如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云笔记多重收集功能、课堂实录、个性化作业、课上课下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端管理、备课、作业批改、微课随手生成等),以及与其他云教学系统的进行比较研究。

2.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根据美国乔伊斯和威尔是最早提出教学模式一词的教育家,根据他们的教学模式理论,得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

理论基础蕴含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的,时刻指导着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实施;

教学目标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生养成互联网+教育下的全新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实现条件是外部支持条件,包括教学工具(智能移动终端)、云教学技术(云教学系统平台)、教学环境(云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云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还包括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基本的步骤,这些教学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以符合教学需要;

教学评价,包括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线上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评价的数据也是传统课堂所采集不到的学习数据。线下评价主要是课中学生的学习,包括课堂状态、学习成果和自我评价。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分析。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特点分析,论证其运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4.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将智慧课堂下的教与学和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分析,如:个性化学习、分层教学、学生预习、课堂教学、课堂笔记、课后、学生记忆、作业布置、学习效果测量与评价等方面。

5.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具体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形成典型的课例。

首先,进行课程分析,指出传统讲授式课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其次,介绍云教学系统平台学习资源及其功能;再次,实施基于云教学系统平台的课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然后,模式应用后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情况调查分析;最后,在应用中修正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重点

1.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2.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具体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通过阅读文献对国内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涵义及特征,并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课题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2.行动研究法。结合本校云教学系统平台的实际运用,借鉴美国乔伊斯和威尔两位学者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从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分析教学模式的构成,然后根据构成要素构建云教学模式的设计图,并进行详细设计   

3.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课程学习效果及满意度三个大方面来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体情况,以此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我校五个创新班中全学科借助云教学系统进行教学的尝试进行实施效果调查分析(包括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对教学的访谈),并提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六)实施步骤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策略,拟分为三阶段:

1.准备阶段(20181—201810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等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2)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外出听讲座和听课观摩等方式对云教学系统平台各种硬件和软件进行学习,召开课题专题讨论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完善相关课题网站,形成过程性的材料。

2.实施阶段(201811—20206月)

1)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听课学习,逐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

2)开展究课,并接受专家指导。

3)组织开展课题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活动。

4)积累资料等,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教学评价。

5)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专题总结、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206—202012月)

1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例、教学实录、论文集的汇编。

2)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分析。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研究过程的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及研究资料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请专家给予指导并作结题鉴定。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何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将云教学系统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探索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功能的结合,可行性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主体性: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是互联网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2.创新性:教师与学生利用移动智能设备、云教学系统平台进行教和学的过程,是一个勇于探索、激发兴趣、不断创新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堂环境创设较新,从传统课堂环境到数字化课堂环境,课堂学习环境发生了质变:

教学内容上,不再是单一的书本内容或PPT,教师课前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给学生推送各种富媒体资源,课上再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

师生互动上,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行为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数字化课堂却不同,学生借助移动设备,将学习活动扩展到了课前和课后。智能手机能够储存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这些行为数据对评价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产生重要价值;

学习行为上,学生借助移动设备,将学习活动扩展到了课前和课后。智能手机能够储存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

技术支持上,大数据、泛在网络、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数字化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相关软件、技术,分析课堂情境,判断学生所需,为教学过程准确推送相关资源,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较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有效融合都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研究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

3)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危机,人们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呼吁越来越强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塑和升级,它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

3.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20189


学科教学中智能设备APP资源的应用研究

论文

201812


基于云教学系统互动课堂的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论文

20196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文

201912


云教学系统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

20206


最终成果(限3项)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06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专著

专著

202012


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例集

视频课例

202012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主持人与核心成员课题研究能力突出: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多为研究生学历且主持或参与过省、市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多位老师均在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课题组成员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上具有极高的研究热情。

课题组成员近5年来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论文50多篇,主持人对本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特别是对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以行政力量推动本校建立云教学系统平台,且以五个个iPad创新班的开设为研究搭建实验平台。

2.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魏雪峰,李逢庆,钟靓茹. 2015年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J/OL]. 中国电化教育,2016,(04):120-127. (2016-04-05)[2017-09-28]. http://{域名已经过期}/kcms/detail/11.3792.20160405.1033.032.html

[2]张韵.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OL]. 中国电化教育,2017,(01):50-57. (2017-01-18)[2017-09-27].http://{域名已经过期}/kcms/detail/11.3792.20170118.0847.018.html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6,(02):70-73.[2017-09-27].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6.02.13.

[4]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39.[2017-09-27].

[5]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5

[6] [27]祝智庭. 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1)18-26+49.

[7]陈一明.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3)228-232.

[8]颜正恕,徐济惠. 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74-78.

[9]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 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4)14-21.

[10]李宏亮,赵璇.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 上海教育科研,2016,(05)80-83.

[11]李祎,王伟,钟绍春,付玉卿,冯凡. 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1)108-114.

[12] [36]卞金金,徐福荫. 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2)64-68.

[13]刘邦奇.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14]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15] [34]邓光强. “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 教育信息技术,2013,(12)11-13.

[16]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 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12-114.

[17]陈康金.“讲学稿”+“云教学系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7(04):45-48.

[18]夏东锋.“翻转课堂课下教学模型与对应云教学系统的构建[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5(05):27-31.

[19]李磊,韩建伟.云教学系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7(21):19-21.

3.软硬件设备支持:

本校购买了中国知网基础教育数据库的使用权,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研究资料。常州市第三中学已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本校给予该研究充分的经费支持,购买云教学系统平台,为创新班师生人手配备一部Pad,且专门设计校园课题研究网站,适时分享研究动态和成果,并定期进行创新班平板教学经验交流与汇报,在尝试中摸索最佳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PAGE  



PAGE  - 15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