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外出学习-石相击乃生灵光 水相荡方成涟漪
市三中部分教师奔赴青岛学习交流
发布时间:2019-03-04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李丽萍

 

三月伊始,春风拂面。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取他山之石,由市三中课程处韩光主任带队,部分创新班级教师一行5人不顾旅途遥远,连夜赶赴青岛二中,并于次日全体全程参加了学校的听课学习交流活动。

青岛二中是山东省名校,这里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与教育理念,开放的国际视野,卓越的教学成绩,浓郁的学校文化,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此同时,这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率先走在了山东省的前列。用二中孙校长的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当睿易课堂系统在全校生根落地时,他们便全员参与、全员推广、全线铺开。因此,我们的老师们来到课堂,便带着学习的心态,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可借鉴性的思路与空间。

青岛二中宋福盛老师,开设了一节文言创新课——《信陵君列传》。他利用pad推送学习资料、统计展示、在线答疑、现场反馈等强大功能,敏锐的发现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过程中,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疑惑。数学张羽老师的《等差数列》课上,首先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梳理、交流,然后由学生搜集的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转向最终的问题解决。陈建荣老师听课后表示:石相击乃生灵光,水相荡方成涟漪。只有用心的开发课堂,创造课程,方能把手上的工具效益化。

在青岛二中氤氲着咖啡香气的休闲室中,大家对上午的课堂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平台的交互式使用,高效的信息采集可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灵活地调节教学速度和教学方法。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二中外语教研组长戴公进老师在交流时谈到了信息手段使用十六字方针——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他说,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通过结果正确与否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小,应创造更加开放自主的课堂,更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堂。

午饭之后,大家又驱车前往青岛九中进行学习。脚步不止,交流不息。学习,让彼此共同成长;交流,使大家共同进步。老师们在真实触摸了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变革创新与课堂效果后,更觉身上的担子沉重。有压力才有动力,新知识的灌输、新理念的冲击定将促进三中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加速成长。在这乍暖还寒的三月,在这依山傍海之滨,诚毅学堂的墙头,将依稀绽放一抹新绿。(文:张奇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