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第二批教师工作坊>>理想国>>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第二批教师工作坊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常州市第三中学

第二批教师工作坊

微课题申报评审书

 

 

 

 

 

 

 

 

工作坊名称      理想国工作坊                             

微课题名称:   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途径与案例研究      

工作坊领衔人:     倪红娟                   

申报日期      20189月                 

 

 

 

 

常州市第三中学教师发展处制

O一八年九月

一、工作坊人员基本信息

领衔人基本情况

姓  名

倪红娟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83年   5 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历史教学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学位

工作坊成员基本情况

姓  名

任教学科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工作坊中的分工

韩光

历史

中学一级

课程研究

教学实践

张坤玲

历史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理论研究

李春

历史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教学实践

二、微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微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分解: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研究价值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我校学生处于常州市高中生的中等水平,研究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我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也能给予其他同等水平的师生教学以启示。

(三)研究目标

   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重构历史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四)研究内容

 1、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能力的培养策略

2、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力的培养策略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4、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5、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6、提高史料实证素养中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2)行动研究法

采用“提出方案——研讨——行动——反思——实践”的模式进行研究。

(3)课堂实验法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师将收集的史料与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历史教学“史论结合”,用史料说话,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4)案例研究法

结合教师课堂史料教学实践,收集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推广,不断提高课堂史料教学水平。

(5)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分析比较法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18年10月起,预计研究三年。具体时间步骤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微课题开题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制定工作坊申报评审书。组建工作坊,布置组员分工。收集关于史料实证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分析目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误区、了解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水平,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微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月)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设课题研究课,并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展开评课活动,教师进行反思总结。邀请特聘教师工作室专家黄天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交流会,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把研究成果理论化,撰写课题相关论文以及阶段小结。制作课题研究的微视频。

第三阶段:微课题总结完善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0月)

    总结研究过程与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理论指导实践,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检验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召开课题成果展示会,展示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课视频、微视频,完成工作坊总结。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要遵循广泛性、指导性、思考性、渐进性的原则。

广泛性是指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指导性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指导;思考性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渐进性是指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的能力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策略

3、史料的分类与选取

    原始史料比二手资料更有价值,但并不一定更真实可靠,要教会学生通过作者的意图等方式来判断。史料的来源有教科书、专业著作、专业论文、网络资源、试题、生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教学策略等因素选择材料。

4、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可能出现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应用的史料过于单一;史料与设计的问题不匹配;引用史料不作鉴别等等。

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不同:其他研究大多面向全体学生,而本课题主要针对中等学生。

(1)发现中等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的不足。

探寻中等生所能达到的史料实证水平,发现其不能达到的水平,为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准备。

(2)找到适合中等生提高史料实证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总结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史料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和推广。

2、研究思路不同。

其他研究大多从史料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历史考试的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而本课题是围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四种水平开展研究。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实施方案

2018年10月

倪红娟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18年——2019年

韩光

提高学生史料证实素养研究的阶段小结

研究报告

2019年12月

倪红娟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

2019年12月

张坤玲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微视频

微视频

2020年5月

韩光

最终成果

开设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课题研究课(市级公开课)

公开课

2018年——2019年

张坤玲

关于史料证实素养的论文汇编

论文集

2020年

倪红娟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0年10月

倪红娟

三、工作坊领衔人所在教研组意见

本教研组完全了解学校有关教师工作坊管理的精神,保证工作坊领衔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工作坊领衔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工作坊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教研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四、学校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