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对本章节的要求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本节课为案例教学,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的分析,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相关要素,揭示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对下个课时“明确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提出综合开发的措施”的课时任务提供知识准备。此外,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区域地理案例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导入:首先播放《人与自然》“人类星球——河流”片段。美丽的河流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很多河流都被当地居民誉为“母亲之河”,然而就是同样的这些河流,今天却被人们弄得面目全非。播放视频中涉及到的长江、尼罗河、恒河等流域遭到污染、破坏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后果?
活动一:材料分析活动
提供田纳西河流域的文字、图片、图表等材料(地理位置、流域示意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水系分布图、矿产分布图)
1、提出问题“田纳西河流域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给学生提供表格,供学生回答问题并填写;
2、提示读图读表要领,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合作完成表格;
3、补充田纳西河的人文资料,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有哪些?”
4、对学生的答案做出适当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并从图表中提炼各种信息,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活动二:课堂讨论活动
鉴于新知的开放性,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获得新知。同时,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有利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1、 教师明确讨论主题“田纳
西河流域早期开发造成了哪些后果?”;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并提供田纳西河早期开发的照片以及文字材料;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巡视全场并进行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反思: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料较少,类型也比较单一,需要教师补充一定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本设计需要教师充分学情,进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