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第二批教师工作坊>>锤子>>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庐山研学报告
——喀斯特地貌研究(孙思雨)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何飞

                      庐山研学报告
1.庐山地区概括
   庐山的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913平方千米,非常之辽阔。庐山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由高山向大湖倾斜,有山体、丘陵、平地、盆地。按成因有构造、侵蚀、堆积地貌,按动力性质有河湖、冰川地貌。李四光发现和确定的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冰斗、U谷、刃脊、角峰、冰坡、盘谷及羊背石,广布在境内,并被列入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庐山西北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其中汉阳峰最高,海拔1473.4米。以汉阳峰为中心,汉阳峰西南、北、东、南群峰环绕;中部为低山丘陵,以丫髻山为中心,丫髻山西北、东北、东南山丘环布。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多雾,因此山间不时会有小雨,山峰被云雾笼罩。庐山的水系分两大块,一是庐山山南及中部丘陵的涧、港水流,二是鄱阳湖过境水流。庐山有大量的植被资源,这些植被大多以杉树和松树为主,庐山山间周围都围绕着植物,并且还有专门的植物馆来培育保护这些植物。庐山不仅自然环境优越,人文环境也非常优秀,庐山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它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并且庐山还是有名的红色教育圣地,在这里许多的政治重要会议召开,重要的言论从这里发布。
11.jpg 2.研学目的和任务
   庐山研学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综合性教学活动,它是让我们将在书本中学到的地理知识作用到实际中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作用知识。并且这次研学还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主题:喀斯特地貌及钟鸣之声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相关资料表明喀斯特地貌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发育条件: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岩石对于机械侵蚀和物理风化的抵抗力较强,但却容易被含有酸性的水所溶解,因为酸性溶液可以和石灰岩发生化学作用,使岩石受到溶蚀。如果我们把盐酸滴到石灰石上,立即会有许多白色泡沫不断冒出,好像沸腾一样。待一会儿。用水冲去泡沫,石灰石上便留下了明显的溶痕。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堆积地貌主要指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由流水、风、冰、 湖水、海水等各种搬运介质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形成的地貌。根据沉积环境 可分为冲积地貌、洪积地貌、风积地貌、湖积或海积地貌等。此外还有重力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及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和熔岩堆积地貌。
   溶蚀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山的底部有许多洞穴和裂缝。石钟山底下就是鄱阳湖,每当风吹过湖面或有船只经过,水波都会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巨大的声洞。在进入港口时发现一块大石拦在水中,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铿铿锵锵的声音,如同钟鼓之乐,原来钟鼓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4.
研学感受和收获
   在研学之初,我的心里对这次研学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当我真正开始研学,真正融入庐山,体会到庐山的魅力时我有了许多的收获。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爬五老峰,开始我们是有好几个同学一起爬,在爬第一座时,看着那望不到尽头的石阶我们都很想放弃,但是我们都说第一座总要爬完吧,第一座峰爬完以后有人告诉我们第一座最难后面就很好爬了,而且景色也很美,我和另一个同学就说继续吧,但是其他同学都不爬了,最后只有我们两个继续了,爬完第二座又说第三座不远我们坚持一下吧,不知不觉我们爬完了四座峰。在这四座峰上我们都拍下了照片,山上的景色真的不是山下能比的,远眺过去,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云雾慢慢升起将我们笼罩在其中如同仙境一般,在下山的时候我就和同伴说,开始真的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能爬到四峰,现在想想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对吧。在途中我们还遇到了老师有个老师还表扬我同学,因为我同学在山下说她不爬但是她还是到了四峰。这次的经历让我真实的体会到了什么叫风雨后会有彩虹,如果不经历那么艰难的爬山我就不会看到那么美丽的景色。我还感受到了同伴的鼓励和支持的重要性,我想,假如我是一个人爬山,我肯定坚持不下来,但有个同伴一起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我才能走过这段艰难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