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试论课程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光

试论课程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课程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重视课程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特征在课程评价中发挥作用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评价;学生;主体性;缺陷;方法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中阶段的教学,应当更多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趋向成熟,渴望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评价,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析学习成果的教学环节。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高中教育工作优化。

一、课程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特征发挥现状

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学生也无法在传统的课堂评价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其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如下:

(一)过于关注结果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往往都是某一次考试的成绩,只根据学生所得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判断,未免有失公平。一些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不足以说明学生没有努力学习。单纯地依据考试成绩给学生一个负面评价,往往会影响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程评价很少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影响了课堂评价的正确性。

(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在当前的许多高中教学活动中,课程评价工作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点评,给学生评价。也就是说,教师是传统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学生没有机会对自己进行评价,没有权利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评价中。在教师的评价中,许多教师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与学生的日常成绩进行评价,加大了课程评价的主观性。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评价,有失客观,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特征彰显。

(三)考试影响较大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考试对于课程评价的影响较大。考试,是当代高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评价手段,而这恰恰使高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削弱。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长处与不足,也有着不同的受教育背景。在高中课程评价中,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会利用同样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这样的评价结果显然是不人性化的。

二、课程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特征发挥方法

促进高中学生主体性特征在课程评价中的发挥,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

(一)加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对课程评价进行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评价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状。加强课程评价的动态化,让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提高的方法,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目的的达成。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都分权的方法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课堂中积极进行思维运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设计一些课堂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记一分,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究欲望以及产生新想法的学生记两分。对于无法有效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不能掉队。教师给学生制定一个计分卡,将学生的日常过程得分与最后的考试得分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程评价的公平性,也促进了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化,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丰富课程评价的主体

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能动掌握力的发挥。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会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与活泼。将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会让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得到提高。高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过程较为熟悉,能够做出全面的评价。

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写作练习。当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势。当评价后,将作文还给本人,进行自我评价。丰富课程评价的主体,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评价活动中发挥。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高中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与个性。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特征在课程评价中的发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给他们设计不同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评价中找到成就感,能够促进学生快速进步。

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基础练习题完成情况。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教师要给予他们表扬。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应用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去探索与发现,促进学生主体性特征的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中教师应当更新个人教学思想,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会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成长。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反思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进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源. 课程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5,01:56-59+9.

[2]陶月仙. 在课程评价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J]. 中华护理教育,2007,04:181-182.

[3]王欢欢. 生命哲学视域下的高校课程评价——基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生成的评价观[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90-91.

[4]戴伟,郝志方,刘淑华,王颖. 新课改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48-49.

[5]薛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J]. 全球教育展望,2003,11:38-4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