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程发展处的课程领导职能
摘要:学校的课程发展处担负着学校课程建设的职能。课程发展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课程领导的角度考虑课程建设。本文从课程领导的理解着手,从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课程发展处的课程领导职能,从而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品质。
关键词:课程 课程领导 课程发展
近几年来,课程领导已经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中小学的课程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学校课程管理和发展的课程发展处,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其职能也需要从原先单纯的课程管理逐步向课程领导转变。
一、关于课程领导
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弗沙(Macpherson. I)曾对课程领导的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认为课程领导的目标是改进学校现有课程,引导和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这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互动过程。他强调课程领导不仅有改善学校课程现状的职能,还兼有改变教师对课程与教学所持的态度和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的作用。
课程领导自发展以来,其内涵已相当丰富。课程领导不仅对课程开发的技术水平有要求,而且对学校文化水平的要求,不仅是课程发展的规范和指导,而且是学校文化的重塑与变革,形成一种合作、共享和探索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保护课程开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庄国平,2015)
二、课程发展处的课程领导职能
课程开发部门作为课程的职能部门,应从课程设计、课程决策、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入手。学校的教育目标、学习动机、模式、学生的能力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能量和专业发展、资源、学校文化等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程开发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1.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的作用
课程发展处首先要能积极主动更新课程资源,并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走出“课程即教材”的旧思想。帮助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选择、创造性的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使课程资源的使用实现合理最大化。同时,课程发展处也需要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电子信息化资源的改进与更新,为课程资源的多样和丰富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物质条件,使课程资源具有适时更新和更广泛选择性的特点,为教师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2. 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团队的建构、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学文化的转变、以及学校资源的调配与运用等,都影响到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蔡泽俊,2007),这些都是课程发展处需要认真思考的方面。
(1)营造教师之间的协作氛围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合作文化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主体的教学界限模糊,学习领域的观念和学生的共同能力也随之产生。课程发展处的每一个成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一颗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情怀,更要有一种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从而带领学校教师一起,配合学校的现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在学校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一批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除了成为“引领者”和“合作者”,更需成为“润滑剂”的角色。
(2)将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结合起来
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领导部门应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和专业智力,帮助教师从个人智能想集体职能转变,并将其个人情感转化为关怀学生的伦理道德;促进教师将课程发展原则转变为课程实践策略;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究,认清自己教学中的强项和不足,帮助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优势,重新认识不同的教学策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知识的个人意义。(蒋水清,2012)课程发展处要充分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程实践、课程反思和课程改善的过程中实现。(蔡泽俊,2007)
(3)强化集体备课,构建学习型团队
多数学校现在都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以此提高教师的互相交流,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集体备课,不仅能有效地节省教师个人的备课时间,更重要的是,大家透过彼此的交流、观摩与探讨,增加了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模式等方面的了解。每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式,会遇到不同的教学问题。所以,集体备课和观课以后的集体评课都为学校教师创造了互相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但往往集体备课会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交流、博采众长和团队向心力的效果。课程发展处,不仅需要加强检查督促,更需要在改变教师观念、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上下功夫,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从一个学科组逐步引申到整个教师团队,或者从青年教师团队拓展到全体教师团队,引导教师积极思考,积极交流,达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
3. 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过程促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评价理念、方法和手段的转变以及实施过程。新课程强调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完善和课程开发。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注重个人进步和各种发展潜力。
(1)对学生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推行的现况来看,不少学校都开始着手改革学生的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全方位学习的评价以及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等同传统测验、考试评价方式不同的新评价模式相继出现。然而,社会主导的考试文化很难改变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将学业成绩视为个人学习成效的观念。但若形成性评价只重视学生学习表现的测试,而忽略了评价以后对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形成性评价也就徒有虚名。因此,课程发展处要做的工作,一是改变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传统认识,转变观念。其次,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创造空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核心问题在于评价后形成对学生学习改进的建议。
(2)对教师的评价
课程发展处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作为课程领导部门,我们应该与老师共同商讨一个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工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与此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帮助他们寻找自评与他评之间的落差和原因,从而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自我反思。评价的价值不在于评估个别教师,而在于启发和引导教师反思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3)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当课程实施了一段时期以后,课程发展处有必要在校长的领导下,从课程设计、课程决策以及课程实施等层面,对课程本身作出系统评价。(蒋水清,2012)这类评价一方面可以考察课程的实施成效,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它可以帮助校长和教师改善日后的课程计划,因此,更仔细、更仔细、更有效地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学校资源的分配。评估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发展。因此,课程评价不是课程开发的终点,而是课程开发的起点。
三、结语
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代替传统的课程管理而出现的,强调的是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领导是个多层次系统,最终指向于学校课程品质的提升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重新审视学校课程发展处的职能,从传统的课程管理逐步走向新型、开放、人本、创新的课程领导,使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徐君.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06):10-12.
2. 张世钦.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架与建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1):7-30.
3. 庄国平.校长课程文化领导:引领学校走向卓越[J].中小学校长,2012(03):16-18.
4. 蔡泽俊,张森.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领导的作用与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29-131.
5. 蒋水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长课程管理[J].上海教育,2012(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