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组讨论:卫雪君老师主讲《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训练》
发布时间:2017-03-15   点击: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未知

 高三试卷讲评课

——记历史教学中的材料分析训练 

目前,在初中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均有对学生处理材料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表述成句成文。这同时也属于历史高考要求中较高级别的标准,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时也是三中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难点。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对材料阅读能力不够,无法直接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不够,无法对材料的层次进行处理,无法判断材料从哪些方面展开叙述;3、对材料的归纳能力不够,无法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述材料的主干思想,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语言空洞。学生的材料题总给我这样的一个感觉:答案就在材料中呼之欲出,但是学生把材料划得似模似样,重点词句勾划得条理分明,但是组织答案时总把这些有效信息给忽略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缺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道两道题就能训练到位的。经过2017届高三学生两年的文科班历史教学,对这方面的教学有着如此的一些感悟。

 

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带着学生分析材料,告知学生拿到材料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把材料按照大致的意思,用语文分层的方法把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尽可能把层次分得细致一些。学生往往会在分层的时候粗枝大叶,以致于影响后面材料归纳的质量。我的方法是经常让一组的同学分析同一个材料,后面的同学对前一名同学的分层进行修补,慢慢地学生掌握了对材料进行分层的意识与方法。

 

其次,让学生对已经分层结束的材料进行大致概括,并且学会找到材料中每层意思的关键词,并在归纳的过程中将材料标明序列号,提醒自己从哪些方面进行归纳,这是材料解析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着是否可以得分。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先学会平铺直叙地表达材料的意思,然后依然是每组同学进行补充及评价。

 

第三,让学生用规范的语句把材料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个能力要求,我从高二开始加强对学生背书及复习的检查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课本上的规范语句进行作答。同时,将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不断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强化,如多点短句等。

 

经过两年的反复训练,从初入文科班学生处理材料的“众里寻她千百度”到现在已经能快速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基本掌握了材料解析题的作答技巧及能力。在这种攻克难点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教师教学首先应以方法为先导,不能让学生一直在蒙昧中糊涂做题,始终在碰运气中解决题目,其次也应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答题的思路及误区,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有耐心、有恒心,就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潜力!

 

现行的历史高考模式中,最让教师与学生头疼的题型就是小论文,这种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颇高,而且经常会出现语文作文中跑题偏题的情况,所以总体得分不高,以2016年江苏省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小论文的得分往往知4.5左右,得分率大概在50%左右,是历届高考中得分比例较低的一种题型。

 

从历史的文科教学来看,通常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从教师的层面来看,有两个误区也会制约学生小论文作答能力的提高。其一,认为学生只要背书就可以,成绩不好都是因为学生不背书,缺乏地学生背书的技巧指导。其二,认为背书并不足以解决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背书的要求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以致于学生的史实基本功不过硬。对于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目前的江苏省历史高考,既要求学生有宏观的框架概念,又要有07年前高考的基本功,教师的教学的指导中既要有体系搭建的指导意见,同时也要有抓住学生基础知识的意识。学生的史实基础,是历史考试中任何题型的作答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掌握了过硬的史实,才能自如地进行运用。

 

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在小论文中存在困难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种:1、无法从材料中提取正确的观点,而小论文的阅卷要求往往第一个要求就是“观点明确”,如果能够把握准确,这处的得分其实是比较容易得到的。2、学生在提取观点中往往会忽视多重观点的可能,展开叙述的时候观点单一,没有内容上的递进性。3、在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往往论据与观点不一致,也就是出现了跑题的现象。4、学生的基本功不足以支撑史实的罗列要求。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在小论文的作答技巧中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方法指导,首先把近些年来高考中出现的小论文题进行了分类,把这种题型分成四种基本的题型,然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题型如何进行作答。这样学生能够在拿到题目时首先判断如何答题。其次,对小论文的作答格式进行了指导,类似于八股文的格式要求学生每一步规范展开,与八股文的区别就是前者对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小论文仅仅对格式以及递进的层次进行了规范要求。

 

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在历史考试中使用草稿纸,绝大多数人不认为在历史考试中需要使用草稿纸,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论文中草稿纸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把罗列的观点以及拟使用的论据(史实)进行初步匹配,自我检验所选择的论据是否可以支撑对论文观点的证明,并且可以核实内容的论证过程中是否具有层次的递进性。

 

最后,学生可以按照草稿纸上的大纲组织成文,学生在这个步骤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论文题回答成简答题,因此文字、语言的组织必须成文、成段,并且符合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了高考阅卷要求,学生的小论文训练只要能够做到观点明确,分层论证,并且以精致的语言或者课本上规范的语句进行表述,在同题型中超出平均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的。历史教学的特点还是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方法指导作为引路者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做不懈,适时归纳方法论,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的必要技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