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中期评估表
发布时间:2017-10-31   点击: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未知

附件1

项目类别

 

编号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     倪红娟、张坤玲   

 

主持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201710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一六年一月制

     

 

1.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准确地填写,用A4打印一份,左侧装订成册。

2.项目类别分为:招标、重点、立项类。其中招标课题、专项课题的项目类别栏由课题组分别填写招标课题、立项课题;其他课题的项目类别课题组不填写,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根据评估结果填写重点课题或立项课题。

3.招标课题、专项课题的课题编号由课题组根据课题立项时所编号码填写。其它课题的课题编号栏课题组不填写,课题通过中期评估后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填写。

4.“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

5.“课题主持人”、课题核心组成员、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与课题申报书上的相应内容保持一致,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核心组成员不得超过10人。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箱:22541543@{域名已经过期}

址:http://jky.czedu.cn/class/HBCBNEAF

 

一、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主持人不超过2人,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倪红娟

(课题主持人)

 

常州市“骨干教师”;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中发表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张坤玲

(课题主持人)

 

常州市“教坛新秀”;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市“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学校绿色德育体系建构的研究》和省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行动研究》的研究;

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中发表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李春

(核心组成员)

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中发表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韩光

(核心组成员)

常州市“骨干教师”;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中发表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蒋波

(核心组成员)

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近年来,多次担任常州市历史基本功竞赛、历史评优课评委。

卫雪君

(核心组成员)

常州市“骨干教师”;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中发表和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张英

(核心组成员)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多次担任常州市历史基本功竞赛、历史评优课评委。

巫俊

(核心组成员)

先后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限2000字以内)

1、课题前期准备;

2016年初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名称及研究内容,认真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阅文献资料,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撰写研究报告,制定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同时,我们还邀请历史组特聘教师、市历史教研员黄天庆老师对课题进行指导。他充分肯定了课题的价值和研究的独特视角,认为该课题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在听取了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后,我们改进并完善了课题准备工作。

2、课题开题论证;

20164月我们申报了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同年10月,在三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从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及研究步骤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开题后,课题组长倪红娟、张坤玲老师召集全体成员,立即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向全体成员介绍了课题基本情况,落实课题研究任务,明确分工。

组长:倪红娟、张坤玲,全面负责课题工作,统筹安排;

成员:李春、韩光、蒋波、卫雪君、张英、巫俊,负责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课堂实证研究,撰写论文等。

3、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并撰写读书笔记,旨在通过扎实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明确了史料实证素养的相关概念,明确了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对如何整理、辨析、运用史料等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全面开展行动研究做好了准备。(见附件1:理论学习材料目录)

同时,我们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用好学习提高的机会,邀请多名市、区教科研专家前来开设专题讲座,听取了黄天庆等常州历史界专家的专题报告与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整理、积累了部分史料教学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整理、积累了部分史料教学素材,并对史料的内容、提取史料的有效信息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1)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史料;

首先要分析该史料在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史料浩如烟海,运用史料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结论、形成基本技能,也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背后“人”的因素。

(2)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史料;

教师选择的史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看,学生已经有了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对史料的内容和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真实、清晰、为教学主题服务的史料,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5、深入调查,分析掌握我校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在高一年级及历史教师中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根据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与要求,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设计了《高中历史研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和《高中生历史学习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很多启示,为下阶段研究指明了方向。

6、开设研究课、公开课,撰写论文,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史料实证素养”,开设了多节研究课,撰写了一部分课堂教学实录,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实践的基础上,部分成员已经撰写了相关论文,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实现了质的飞跃。

附件1:理论学习材料目录

课题学习材料目录

类别

名称

来源

文件、著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李稚勇《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何成刚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等

教师自行购买、网络下载等

学术论文等

郝绪兵《美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的特点》、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朱煜《论史料教学》、刘俊利《“史料教学”:基于共性规则的个性化研读》、杨耀荣《莫穿新鞋走老路——对史料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袁廷虎《基于学科素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等

《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期刊杂志

 

 

 

 

 

 

 

 

 

 

 

 

 

 

 

 

 

 

 

 

 

 

 

 

 

 

 

 

 

 

2.课题中期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出版、发表的成果,请注明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已产生的实践效应;相关领域专家的评价等。)

1、理论结合实践,课题组成员开设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研究课,其中,市级公开课2节,校际、校级公开课10节;

2、在20173月及20176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学生整体表现情况良好,体现了较为扎实的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在同类学校中表现优异;

3、课题组成员共发表或获奖论文5篇,分别是:

2016年倪红娟《如何把握思想史教学的尺度》发表于《考试周刊》2016年第95期;

2017年张坤玲《高考历史学科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发表在《课程与教学》2017年第5

2017年张坤玲《读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获得2017年“黄浦杯”征文评比三等奖;

2016年韩光《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获得2016年江苏省“园丁杯”征文评比三等奖;

2016年李春《建构时空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在常州市历史年会论文评比获二等奖;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使教师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端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史料教学使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行动研究的展开,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

2016年韩光老师获常州市“骨干教师”称号;

2016年张坤玲老师加入常州市“潘勤名师工作室”;

2017年倪红娟、李春老师的课例分别被评为“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

2017年张英老师的课例被评为“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

5、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史料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真正实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知识的技能结构,从而使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内化。

教师提供史料,在必要时提供某些线索,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些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出其核心要素,然后围绕着核心内容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概括,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概括化、网络化的知识技能结构。

 

 

 

 

 

 

 

 

 

 

 

 

 

 

 

 

 

 

 

3.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由于时间、研究水平的限制,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

2、课题组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史料实证的优秀案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如何运用史料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策略还没有完全解决。这突出表现在开放性试题的表达方面,学生如何选取史料、如何运用史料支撑观点、如何逻辑清楚地表达,以上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一一开展研究,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史料教学模式。

 

 

 

4.下阶段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于2019年结题,我们将认真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在这基础上,对照预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推进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进一步落实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的行动研究;

我们将在进一步界定“史料实证素养”等核心概念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争取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开设研究课,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实施策略。除了主题研讨活动外,课题组将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并争取机会加强与同研究主题的外校课题组交流合作。

2、进一步量化课堂观察和学生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题组将在现有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及学生素养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为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使可以量化、容易观察的指标体系有效地应用于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发挥对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教师优化教学行为的导向作用。

3、进一步加强史料教学资源库建设;

课题组全体成员动员全体学生,加大开发、收集、整合历史资料的力度,特别是把关键性教学素材、思维性、探究性经典史料、富有文化意义和价值的多元史料等的收集、整理作为工作重点,从高一到高三,逐步形成新授、复习、拓展学习配套的资料库,以便于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提炼研究成果,争取在结题前汇编一本研究文集和案例选编。

 

 

 

 

 

 

 

三、评估小组意见

 

 

 

 

 

 

 

 

 

 

 

 

 

 

 

 

 

 

 

 

 

 

 

 

 

 

 

 

 

 

 

 

 

 

 

 

 

 

 

四、评估小组成员

评估组职务

  

 

组长

 

 

 

组员

 

 

 

组员

 

 

 

 

 

 

 

 

 

 

 

五、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该课题参加中期评估。

 

                   公 章

                                   

六、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