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历史教学中提高中等生史料实证素养的
策略及案例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倪红娟 张坤玲
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申报日期: 2016年4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六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倪红娟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3年 5 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历史教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手机(必填) |
18861112973 |
|||||||||||||
E-mail(必填) |
834408915@{域名已经过期} |
|||||||||||||||
姓 名
(2) |
张坤玲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1年 12 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历史教学 |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硕士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手机(必填) |
18861112977 |
|||||||||||||
E-mail(必填) |
935000606@{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李春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一级 |
历史教学 |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中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
||||||||||||
韩光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一级 |
课程与教学 |
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
||||||||||||
蒋波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高级 |
历史教学 |
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
||||||||||||
卫雪君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高级 |
历史教学 |
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
||||||||||||
张英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高级 |
历史教学 |
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能力的培养策略 |
||||||||||||
巫俊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中学高级 |
历史教学 |
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力的培养策略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倪红娟) |
常州市教科院 |
2011年 |
历史预习学案的有效性研究 |
已结题 |
||||||||||||
《普通高中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行动研究》(张坤玲) |
省教科院 |
2011年 |
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
中期评估 |
||||||||||||
《普通高中学校绿色德育体系建构的研究》
(张坤玲) |
市教科院 |
2013年 |
历史教学与德育体系构建 |
中期评估 |
||||||||||||
|
|
|
|
|
||||||||||||
|
|
|
|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减轻历史学习中不能承受之重——论历史导学案的使用》(倪红娟) |
《常州教育》 |
2011年 |
||||||||||||||
《浅谈历史课本剧的使用》(倪红娟) |
《江苏教师》 |
2011年 |
||||||||||||||
《别让更多的学生患上无法确诊的高血压——高中生心理健康探究》(倪红娟) |
《考试周刊》 |
2012年 |
||||||||||||||
《指导中学生历史写作的方法探究》(倪红娟) |
省师陶杯二等奖 |
2014年 |
||||||||||||||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师生关系》(张坤玲) |
省师陶杯三等奖 |
2011年 |
||||||||||||||
《历史课本剧:成就学生的精彩》(张坤玲) |
市年会三等奖 |
2013年 |
||||||||||||||
《浅析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提问设计策略》(张坤玲) |
市年会三等奖 |
2015年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分解: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史料教学进行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叶小兵教授发表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为标志。何成刚等著的《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聚焦史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了国外史料教学的有关理念,剖析了史料教学中的种种误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针对中等生的较少。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史料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新历史”思潮的出现。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其文章《理解历史》中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历史教学中训练学生阅读和研习史料的方法有根据史料编写第二手史料、推断作者等。1996年,美国制定的全国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对历史有真正的理解,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地史料,提出问题并整理能够证实他们答案的证据。” 组织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问题探究活动是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的显著特点。
研究价值: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我校学生处于常州市高中生的中等水平,研究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我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也能给予其他同等水平的师生教学以启示。 |
||||
(三)研究目标 |
||||
1、促进中等生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重构历史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2、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新历史课程标准,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攥写课题相关论文,制作课题相关微视频,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激发中等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相对于教科书中枯燥的历史结论,在历史教学中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切实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4、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中等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史料教学要求学生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适应高考命题改革趋势,提升中等生解题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帮助中等生在以下方面的素养得到提高:
1、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能力的培养策略
2、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力的培养策略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4、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5、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6、提高史料实证素养中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
||||
(五)研究方法 |
||||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2)行动研究法
采用“提出方案——研讨——行动——反思——实践”的模式进行研究。
(3)课堂实验法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师将收集的史料与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历史教学“史论结合”,用史料说话,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4)案例研究法
结合教师课堂史料教学实践,收集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推广,不断提高课堂史料教学水平。
(5)问卷调查法
(6)观察法
(7)分析比较法 |
||||
(六)实施步骤 |
||||
本课题从2016年5月起,预计研究三年。具体时间步骤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阶段(2016年5月—2016年8月)
制定课题申报评审书,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收集关于史料实证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了解目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6年8月—2018年8月)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课设课题研究课,并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展开评课活动,教师进行反思总结。邀请特聘教师工作室专家黄天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交流会,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把研究成果理论化,攥写课题相关论文以及阶段小结。制作课题研究的微视频。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8年8月—2019年5月)
总结研究过程与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理论指导实践,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检验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召开课题成果展示会,展示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课视频、微视频,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
||||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要遵循广泛性、指导性、思考性、渐进性的原则。
广泛性是指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指导性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指导;思考性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渐进性是指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的能力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策略
3、史料的分类与选取
原始史料比二手资料更有价值,但并不一定更真实可靠,要教会学生通过作者的意图等方式来判断。史料的来源有教科书、专业著作、专业论文、网络资源、试题、生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教学策略等因素选择材料。
4、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可能出现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应用的史料过于单一;史料与设计的问题不匹配;引用史料不作鉴别等等。
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不同:其他研究大多面向全体学生,而本课题主要针对中等学生。
(1)发现中等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的不足。
探寻中等生所能达到的史料实证水平,发现其不能达到的水平,为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准备。
(2)找到适合中等生提高史料实证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总结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史料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和推广。
2、研究思路不同:其他研究大多从史料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历史考试的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而本课题是围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四种水平开展研究。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试卷讲评课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
实施方案 |
2016.5 |
倪红娟 |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
2016.9
-2017.5 |
蒋波 张英
巫俊 |
|
提高学生史料证实素养研究的阶段小结 |
研究报告 |
2017.8 |
张坤玲 |
|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视频 |
教学视频 |
2018.8 |
韩光 李春 卫雪君 |
|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微视频 |
微视频 |
2018.12 |
倪红娟 韩光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开设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课题研究课(市级公开课) |
公开课 |
2015.12 |
李春 |
关于史料证实素养的论文汇编 |
论文集 |
2018.12 |
倪红娟 李春
张坤玲 韩光 |
|
试卷讲评课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19.5 |
倪红娟
张坤玲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
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校级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能力;本课题组成员中有市学科开头人、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中级教师等多人;在校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关怀下,在特聘教师工作室黄天庆博士的指导下,同时充分发动兄弟教研组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一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期评估和最后的结题工作。
②研究基础
搜集了并阅读了一系列相关书籍:《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走近新课程》、《课型范式与实践策略——中学历史》、《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相关文章:《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能力的阶段性培养》、《高中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若干误区及纠正策略》、《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刍议》、《美国中学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特点及启示》。
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研究资料的获得:学校对校图书馆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年由校长带领教研组长到南京图书展览会购买书籍。历史组所有教师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参加了2016年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和培训,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校注册购买了中国知网、学科网等网站的账号,便于教师下载资料。
经费方面:学校的绩效方案中设有教科研专项经费,用以保障课题研究、特聘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外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指导等活动的进行。
研究时间:学校课程处安排每周三上午作为历史组教科研时间。把教师发展处的“每周一课”组内公开课与课题研究课相结合。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