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0月21日期间,我来到了江苏第二师范参加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住宿点培训地点不在一起,但周围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很方便。这次的培训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l 提升了技术技能:在培训期间特地安排一个晚上,孙院长亲自授课,解决一线教师在实际制作PPT中的问题。例如地理教师如何在word中制作地图;如何在PPT2010中插入视频;网页中的视频下载;声音內录;格式工厂;如何插入flash插件等等。一边是技术指导一边是提供软件和学习材料。大货在实践中提升不少,由于平时课务较多,很少有时间钻研这些问题,现在是提升的契机。
l 明确专业方向:培训期间,邀请了教授级特聘教师蔡明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地理实践力内涵的理解的专题讲座,她的讲座让我有了很深感悟,所谓的地理实践力不仅是户外的实践,它还包括了调查等获取信息,以及地理实验等方面。有了专家的引领和全盘的分析,对于今后如何引领学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镇江地理教研员孙小娟以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自己作为地理教研员时利用微课如何带领镇江地理老师的成长,更像是一个个故事,串联成成长之路。这也是目前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年轻老师应该做方向。江苏二师院院长王建老师,则是讲述了地理学与地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明确了21世纪的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遇感和危机感。江苏省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则是指引了2018年改革后的地理测评方式,以一道题目,对知识点能力提出4种能力水平要求,水平分级,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 示范教学有收获:中华中学2位老师的同题异构《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为例》,这是必修3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资源利用,我平时对于这一节的内容处理相对简单粗暴,今天2位老师的示范教学,让我学到很多。以一条主线,娓娓道来,让学生来发现问题,以学生来解决问题。所有流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l 野外地理实践能着地:史威教授带领我们来到了石头城遗址公园,一路上介绍了南京的历史以及沿途我们观察到的地质构造。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大家回味了专业知识,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地质实习阶段,对于南京石头城中出现的明城墙和当地山坡的融合,则是人地的一种协同发展。这不由得想起于蓉老师的一句话“最美的地理教学在路上”。
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其实这也是这次在南京培训的目的所在,我也希望能将这些先进的理论带回教学实践中,也希望这样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期待着自己能将所学推动学生的成长。期待下一次培训带给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