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发展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方针,积极以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德育为首,以生为本,努力构建德育文化,以文化人,切实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自信、自立、负责的三中人。
二、德育目标
学校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自信、自立、负责的三中人
高一年级:以“自信”为重点,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激发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热情;通过正面评价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自信阳光的心态。
高二年级:以“自立”为重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激励学生用于担当。
高三年级:以“责任”为重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理想、责任、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飞热情,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增强学生耐挫能力,以主题班会为抓手促使学生学会调节心态,学会相互协作。
三、主要德育工作
1、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安全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3、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论坛为平台,探索初高中德育衔接和班级文化建设。
5、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结合重大节日进一步开展好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的育人素质培育,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
7、加强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紧扣时代脉博,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活动育人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
8、加强德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
9、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转变观念,切实开展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活动。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1、邀请专家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专题讲座,适时开设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论坛。与有关初中校尝试开展初高中德育衔接的研究。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提升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具有“三自”能力的班主任队伍。
(1)每月一次班主任博客反馈。
(2)每月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论坛(读书心得交流、班级文化建设心得交流、班级文化愿景交流)。
(3)每月一次教育故事交流或班级文化建设故事交流
3、落实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增强年轻班主任的育人素养,促其加快成长。
4、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年级、班级主体性和学生发展处的引导作用: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德育的基础上,各年级各班级承办相关活动、自主开展文化建设。
(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1、着实抓好常规教育:以《常州三中学生一日常规》等为指导,落实常规检查班级值周制,创设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每周进行汇总,每周一公布常规先进班级。
2、抓好“班会”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鼓励班级利用班级开设大讲堂活动,主讲人追求多元化;鼓励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展读书报告会。
(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主要突出“感激社会关爱之恩”、“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同学帮助之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围绕“感恩”主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黑板报评比;开展“感念亲(师)恩”的主题班会活动;发动全体学生给父母或恩师写一封感激“养”、“育”之恩的信;开展“尊师重教”的活动:利用教师节开展献花活动,创设学生感恩墙等活动。以“奋斗·责任·感恩”为主题,开展励志教育系列活动。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负责,通过不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学会负责,使学生形成自主观念,学会自主选择,对个人的行为和集体负责;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人生观,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性,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黑板报评比、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爱国主义诗词书法和朗诵比赛、中华颂活动、一二·九集体朗诵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积极开展公民教育活动。
(四) 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1、为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高一高二各年级要创造性地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十月初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从班训、班级励志格言、集体照、文化墙、整体布局、精神文化等方面开展评比。
2、开展“诚毅”讲堂活动。
3、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重点抓好新晨曦文学社、小陶艺家协会、英语剧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五个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作用,通过社团活动不仅丰富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社团中提高能力,在社团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高中生活中有美好的记忆与回忆。
3、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窗口。办好“2013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深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校园人文环境的教育作用,以晨曦文学社刊、校报、橱窗等作为宣传阵地,以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为载体,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学校文化建设带动学校特色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五)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做好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晴小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制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由心理教师个别辅导形式及时疏导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生涯规划报告会。
(六)加强安全教育:着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通过举办法制知识讲座、组织学习相关的法纪法规,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利用橱窗展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知识方面的图片和资料、利用黑板报宣传交通、饮食安全、环保知识,抓反复教育,提高和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七)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使家长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积极联系社区或有关单位,组织本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社区共建活动。各项活动做好材料的收集归拢工作。
主要德育活动安排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