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使用TED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常州市第三中学 赵庆
【摘要】本文以一节课为例,探讨了如何使用TED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笔者将TED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并让学生深入领会演讲者的表达意图,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及输入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反思,甚至对演讲者的观点提出质疑,最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TED网络资源;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引言
TED, 即Technology (技术), Entertainment (娱乐), Design(设计)是美国一家非盈利机构、TED大会每年邀请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通过简短的演讲分享他们极其具有创意的理念,以“传播一切值得的思想(ideas worth spreading)”为宗旨。从创立至今,TED的主题也由“技术,娱乐,设计”拓展到科学,音乐,哲学,心理,语言等众多领域。虽然其主题越来越广泛,但是始终以“创新”为最高标准。而目前高中英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这些“主题广泛,想法创新”的TED资源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首选。因此,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一节TED视频课为例,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TED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及培养意义
1.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英语表达为 “critical thinking”。其中 “critical”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意味“判断”。在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中意为“对文学或艺术作品的美妙和不足之处做出分析和评判”。 “think”源于古英语,既有“想象”又有“判断”之意。从字面上来看,Critical Thinking 是对事物的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的一种认知。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Kurfiss 认为批判性思维表现为根据已有的证据和价值体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判断。[1]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2]
而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推论、反思、评估的过程来探究问题的本源,发现问题的真谛,并且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目前高中英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们完全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从不提出质疑,基本上是人云亦云。长期以往,大多数学生都缺少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素质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批判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三、为什么将TED资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1. TED资源的内容多元化,有利于丰富学生背景知识
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大脑中的背景知识越丰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就越好。而这些丰富的话题恰好为学生们理解文本、获取分析文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TED内容横跨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诸多人文与科学领域,演讲者的话题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所有话题。同时,TED演讲每年都变换主题,这些与时俱进的话题让学生们能接触到最“鲜活”的英语,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准确高效地分析理解信息,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 TED资源短小精悍,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每一个TED演讲视频的时长都限定在18分钟之内,有利于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为了满足“创新”的标准,又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时长的限制,演讲者们精心准备数周甚至是数月。因此,演讲内容不仅结构清晰,观点新颖,且带有一定演讲技巧,吸引观众眼球。比起书本内容,学生对这种视频演讲更加感兴趣。而十几分钟的视频演讲刚好与45分钟的课堂相吻合,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课前或课中观看视频,然后处理视频内容,这就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
3. TED资源观点明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TED资源的内容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这样的文本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领会演讲者的表达意图,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及输入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助于鼓励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反思,运用批判性思维与视频资源进行交流。[4] 甚至对演讲者的观点提出质疑,最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且TED资源的话题新颖,有趣,有些话题甚至具有争议。这样的话题有助于刺激学生思考,刺激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这一习惯。比如,在笔者执教TED《如何买到幸福》中,演讲者认为钱可以买到幸福。但是在我们固有的观念里,幸福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样有争议且充满趣味性的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营造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4. TED话题新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TED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二者的观点不谋而合。TED内容新颖且具有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演讲者通过观察、分析、研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创作自己的TED演讲视频,用“自己的思想改变世界”。这种创新思维能力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四、TED课例设计及说明
1. 文本介绍
文本材料:截取TED视频《如何买到幸福》中的一个调查研究
文本分析:TED视频《如何买到幸福》是一个很有趣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当你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的时候,金钱的确可以买到幸福。视频内容较长语速较快,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又受45分钟课时的限制。笔者只选取了其中一个调查研究报告。
在本节课中,笔者把教学目标定位从实验研究主题,实验时间,频率及实验工具的角度上,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评价。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后,才能对文本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评价的高度上,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学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Give students a picture of many dozens of money and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Q1: How will you spend it? For whom?
Q2: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or on yourself, which will bring you more
happiness? Why?
[设计说明]
导入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第一,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展示一幅若干打100元人民币的图片并问学生 “如果这些钱是你的,你将打算如何花这笔钱”的时候,学生会对此话题很感兴趣,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为了学生下一步“听”的环节做好铺垫。“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和花给别人,哪一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呢?”这一问题正是TED演讲者要研究的问题。因为视频的语速较快,所以导入部分的铺垫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理解视频内容。
Step 2: Listening & Reading
1. Have students watch the TE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or on yourself, which will be happier?”
2. Have students watch the TED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Basic Elements |
Experiment in the TED |
Subject |
Students at 1. _____________.
They are divided into 2. ____groups. |
Time Period |
By 3. _________today, spend money on yourself or on others. |
Frequency
(频率) |
They are tested only 4. __________. (How many times?) |
Tools |
They are given 5. _____ or 6. _____ dollars. |
3. If they can’t finish the blanks, ask them to read the script of the TED.
[设计说明]
本环节的问题较为简单,答案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出。但是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问题一一指向了评价实验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频率及实验研究工具。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教师通过题目的设置及同学们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理清视频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实验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在看两遍视频和读一遍文本之后,对文章理解的层次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已经读懂实验的过程,开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有的学生却仍纠结于视频文本的大意。因此,本环节设置了小组讨论旨在帮助全班学生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的评价做好铺垫。
其次,4个问题的设置一一对应了评价实验的4个维度,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这几个维度对实验进行评价。此外,学生也能从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感受到实验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比如,第一题的答案是加拿大的大学生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就会有同学质疑“仅仅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真的合理吗?”如果学生没有此方面的思维,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加拿大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吗?”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激发,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局限于“是”或“不是”,他们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他们可能会回答“加拿大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首先加拿大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这并不能代表一些相对贫穷的国家。其次,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能代表各个年龄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材料进行质疑,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层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从本质上说是对读者语篇的接受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对文本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对文本意义的认知、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再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内化知识技能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阅读技能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5]思维分析能力正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正是因为质疑才会有好奇,因为好奇才会继续阅读。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Step 3: Comment on the experiment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about whether these aspects of the experiment reasonable or not. Have students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to polish up the experiment.
Elements |
Experiment in the TED |
What can you do to improve it? |
Subject |
Students at _____________.
They are divided into____groups. |
|
Time Period |
By _________today, spend money on yourself or on others. |
|
Frequency
(频率) |
They are tested only__________. (How many times?) |
|
Tools |
They are given _____ or _____ dollars. |
|
...... |
|
|
[设计说明]
学生在进行了两遍听力及一遍阅读之后,对TED进行的实验过程及结果有了基本的了解,此时让学生从上面提到的几个维度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实验提出合理的建议。
第一,当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文本信息,思考后得出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再一次深层次地,客观地,辩证地审视文本。
其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设置两个问题:1. 你认为实验合理吗?2. 如果你是实验者,你怎么做能够将这个实验更加完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相互间推理,分析和思维的碰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一步骤旨在鼓励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外,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评价实验的标准很多,学生在评价实验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给出的维度,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辩证的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Step 4: Writing a comment on the experiment
Have students write a comment on the experi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ubject, time period, frequency and tools.
[设计说明]
输出部分让学生从四个维度写出一篇实验评价。步骤二,三的输入无论在语言,评价内容上,还是在评价维度上都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和帮助,为高质量的输出提供保障。学生在评价时,可以借鉴文中的表达,亦可从同伴们的交流中借鉴想法来完成自己的作文。
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之一。本节课作者鼓励学生从四个维度即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频率及实验研究工具来客观地评价实验,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其实,评价实验的标准不仅仅局限在教师给出的这四个方面,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本节课除了研究时间,研究频率及实验研究工具之外,学生也可以从研究方法上来评价。视频中演讲者只用了问卷调查法来分析研究结果,可以将研究方法多样化,合理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扩展。
五、总结与反思
1. 启发学生质疑,营造思辨氛围
虽然第一环节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出,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问题时,对视频文本内容进行质疑。TED视频的欣赏与阅读如果能启发学生对视频文本进行质疑,并引导他们解疑,那么课堂就会在一个浓烈的思辨氛围中展开,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得到激发。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层次,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深层次理解文本,突破思维定势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教材里的文章、TED视频中各行各业精英们的演讲都是科学合理的,毋庸置疑的。正是这种观点导致他们很少对周围事物的准确性进行批判、进行质疑。但教材或是演讲并不是神圣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评价,怀疑和反思,甚至对演讲者的观点提出质疑,突破思维定势,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 从多个维度看待问题,开拓思维
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之一。本节课作者鼓励学生从四个维度即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频率及实验研究工具来客观地评价实验,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其实,评价实验的标准不仅仅局限在教师给出的这四个方面,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本节课学生提出,除了研究时间,研究频率及实验研究工具之外,也可以从研究方法上来评价。此外,学生还指出视频中演讲者只用了问卷调查法来分析研究结果,这样单一的方式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好可以将研究方法多样化,合理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批判性的看待问题,辩证的思考。因此,本节TED视频课通过“先听后读再说写”,激发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对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推理和质疑,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思维,得出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一篇自己的评价。
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很有兴趣地去观看视频。课堂参与率很高,通过问题的设置及笔者的引导,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能客观地看待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
参考文献:
1. 李瑞芳 . 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 外语教学, 2002 ( 5 ) : 61- 65.
2. 刘儒德. 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1): 56-61
3.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宋德龙.2014.TED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