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省级已结题课题>>批判性阅读>>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预测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6-14   点击: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未知

预测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石蕴玉(常州市第三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预测是批判性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是图式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阅读策略。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考察预测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在阅读中使用预测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中使用预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预测策略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

 

1.      引言

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阅读,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表明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孙宇澜,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在阅读技能的分级目标中,将“预测”技能列为六级技能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效运用该项技能。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解读》(教育部,2004)中则明确指出:“听和读的理解效果受思维策略的影响。例如,如果能通过预测、猜测、分析、推理、判断等对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理解的效果就好,反之就差”在阅读过程中使用预测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是关于预测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2.  预测

2.1 定义

Goodman把阅读描绘成一个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读者尽可能地重新建构由作者通过文字展示出来的信息Goodman, 1967; 转引自余红,2006)。Goodman 认为这个信息建构的行为就是一个从课文抽样预测测试并且确认或者修改预测然后再预测的循环过程(余红,2006)。阅读中的预测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文章的心理过程, 它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读材料进行猜想、想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段素琴,2004)。

2.2 理论依据

预测是批判性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Pirozzi2003)指出,所谓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张淳,2009)。

英语阅读中的预测策略体现了“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nderson(1977)认为,所谓图式,也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文章的抽象的知识框架,在人的知识框架中含有许多种不同的图示,每一个理解行为都包含有对已知世界的认识。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对新的阅读材料的理解总会受到头脑中先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激活、建立、转换和有意识地加强图示,以至于使他们的阅读更有成效。(张华芳,2010

 

3. 实验

3.1 实验目的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形式,对实验班进行预测策略的训练,而对照班则采用常规的教学法,旨在说明预测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在高中英语阅读中使用预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3.2 实验对象

    选取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1)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高一(1)班共42人,被选作实验班级;高一(3)班共44人,被选做控制板。两个班级男女生比例相当,都有笔者亲自任教。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一和模块二。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级使用的教材和补充阅读材料都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教学方法,即实验班经过教师指导培训后,在阅读中使用预测策略,控制班实行常规教学。

3.3 实验工具

    本实验中采用前测和后测,使用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一命制的试题作为测试的工具,保证了测试的权威性。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以查看实验效果。

3.4 实验过程

3.4.1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从20139月开始,至20141月结束,历时一个学期。在开学初,利用2013年常州市统一的高一第一学期末试题对学生进行前测,然后对实验班进行预测策略的培训,结合阅读材料逐步介绍预测的方法。20141月,使用2014年常州市统一的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题中的阅读部分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后测,以检验实验效果。

3.4.2 预测策略的使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增加任何额外的课时。预测策略的培训及使用主要是结合课文和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进行。主要包括向学生介绍并示范预测策略;再由学生应用相应的策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同时进行分组讨论这些策略是如何应用到阅读过程中;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使用该策略。根据高一学生的现状,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以下常用的预测方法。

3.4.2.1 利用文章标题进行预测。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往往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文章的标题,学生可以迅速预测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三单元Reading的标题为“The Curse of the Mummy”(木乃伊的诅咒)。通过这个标题,学生很容易预测到该文章和“木乃伊”的“诅咒”有关,往往很很快联想到金字塔,也迫切想了解“谁”中了“诅咒”。这种潜在的兴趣就可以转变成现实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4.2.2利用文章中的插图进行预测。

       文章中的插图往往也是进行预测活动的有效材料。通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主要的话题或者某个段落的主要话题。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中有一幅插图,主要描绘了“乘坐皮划艇漂流”。学生可以根据这幅图预测出文章中的某个部分或者是某个话题为“Activities”(活动),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4.2.3利用首尾段进行预测。

       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的首尾两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达到预测文章大意的目的。英语文章的作者往往会把自己着重要表达的观点、基调或者意图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呈现给读者;或者往往在文章的首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尾段进行总结。因此,通过阅读首尾两段,往往可以达到预测文章大意的目的。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三单元project部分,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的首尾两段,学生就可以预测到该文章应该是关于杨利伟的成长经历。然后再辅以文章结构,比较容易地达到了阅读目的。同样的预测策略运用在《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三单元project部分,也能有效实现阅读目的。

 

3.4.2.4利用每段的首尾句预测该段大意。

       每个段落的首句或者尾句经常会是该段的大意。因此,抓住段落的首尾句,就很有可能预测到该段的内容,且预测内容和实际内容契合度很高。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三单元project中的第四段,只要阅读了该段第一句,“Exercise is something that can help to make you look good, feel good and be healthy.”,就可以了解到该段落将讨论“锻炼”带给人的好处,阅读起来就能轻易地抓住该段大意。

 

3.4.2.5 利用词汇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单词是构成篇章的基础。没有单词在篇章的意义,就无法准确传递篇章的意义。教师通过在黑板上呈现文章中的若干关键词汇,让学生根据这些词汇预测文章大意,然后使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以检验预测的正确性。例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reading是一个剧本阅读材料,讲述了父母亲与孩子之间因误解而造成的冲突。在阅读过程中,把词汇分成两类,即有关父母亲的词,如vacationentershoutangrymesstolerate等;而另一部分为孩子的相关词汇,如frightenedexplainlook upsetdefend等。指导学生通过这些词汇来猜测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讨论,编出了一系列的故事。然后让进行阅读和验证,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阅读效果很好。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前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情况和试卷结构,阅读理解部分共3篇文章,10道题,满分20分。在20139月进行了前测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

班级

平均值

标准差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Sig.(双侧)

实验班

12.47

2.75

0.029

0.865

0.563

0.575

控制班

12.14

2.8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平均值上相差无几。而经过t检验,t=0.563p=0.575 >0.05,属于无显著差别的范围,说明实验班学生和控制班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并无显著差异。同时说明选取这两个班级做实验班和控制班是合理的。

4.2 后测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和控制班于20141月参加了常州市期末考试。阅读理解文章为3篇,10题,满分20分。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班级

平均值

标准差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Sig.(双侧)

实验班

15.09

2.62

0.084

0.773

2.929

0.004

控制班

13.40

271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t检验,t=2.929p=0.004<0.05,已经达到了显著差异的水平。也就是说,经过一个学期预测策略的培训,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起控制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经过近一学期对实验计划的认真执行,根据实验数据及分析,本实验得出结论:在高中阅读中使用预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使用预测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5.2 讨论

       尽管实验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是令人满意的,也说明了在阅读过程中使用预测策略是行之有效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实验班的学生从平均分数来看,并没有能够领先控制班很多,主要因素可能还在于学生自身。学生的主观意愿对预测策略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知道这种阅读策略很有用,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往往不能完全自觉做到。此外,本次实验的时间不长,仅一学期,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要掌握并熟练使用一种技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从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该策略,到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养成使用该策略的习惯。显然,一学期的时间不足以让大部分学生达到养成习惯的程度。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预测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可行的,也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书目:

1.      Anderson, R.C. . Schema-Directed Processe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M]. New York: Plemim Press, 1978

2.      Pirozzi R.. 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Reading [M]. New York: Longman, 2003

3.      陈文宜,何安平. 07 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阅读预测技能练习设计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614-20

4.      段素琴. 浅谈阅读理解中的预测及方法[J]. 教学与管理,2004,(10):44.

5.      方向军. 如何利用教材培养英语阅读预测能力[J]. 基础英语教育,2010,3:59-63

6.      刘伟,郭海云. 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 外语界,2003,(4):14-18

7.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9.      孙宇澜. 阅读理解中的预测作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44-45

10.  余红. 多媒体语境下的阅读预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132-136

11.  张淳.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 基础英语教育2009(02)66-89

12.  张华芳. 高中牛津英语阅读教学“图示”策略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