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2013)年度第(十)期
开 题 论 证 书
课 题 编 号 2013JK10-L067
课题立项时间 2013.11
课 题 名 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万春锦 丁志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开 题 时 间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二O一三年制
一、课题主持人 (1-2人) |
|||||||||
姓名 |
万春锦 |
联系方式 |
18912337735 |
职务(职称) |
教研组长(中高) |
||||
姓名 |
丁志伟 |
联系方式 |
18912337680 |
职务(职称) |
校长助理(中高) |
||||
二、课题组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
序 号 |
姓 名 |
年 龄 |
职务
职称 |
工作单位 |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
||||
1 |
陈 杰 |
36 |
课程处副主任
中学高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理论研究
问卷调查 |
||||
2 |
操海涛 |
41 |
教师
中学高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理论研究
问卷调查 |
||||
3 |
陈建荣 |
41 |
教师
中学高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观察
分析案例 |
||||
4 |
侯卫婷 |
33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实践
分析案例 |
||||
5 |
范 云 |
26 |
教师
中学二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实践
分析案例 |
||||
6 |
丁里顺 |
30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观察
分析案例 |
||||
7 |
朱 燕 |
34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观察
分析案例 |
||||
8 |
李 寅 |
33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观察
分析案例 |
||||
9 |
许淑君 |
32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实践
分析案例 |
||||
10 |
戴洪飞 |
30 |
教师
中学一级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课堂实践
分析案例 |
||||
注:立项证书上核心组成员一栏只填除主持人之外前五名
三、课题研究具体方案 |
|||||||||||||||||||||||||||||||||||||||||||||||||||||||||||||||||||||||||||||||||||||||||||||||||||||||||||||||||||||||||||||||||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理念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此意义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为以一节(或几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某一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工程,本研究拟从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两个视角展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是指在对执教者的教学情境设计理念及实施效果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而对课堂教学所受的影响作出的评价.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本研究中的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原有评价相比而言,更加突出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状态的评价,在强调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主张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教师将数学概念、命题还原成一些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模型的问题,创设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外力控制和权威的胁迫下自由探索,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和抽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课堂反馈评价”是指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各种言行所作出的反应与应对进行的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反馈以发展性评价要求为准绳,淡化结论,强调过程,淡化甄别和选拔,强调促进与发展,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拟用质性评价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评价,即通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全面了解被评价者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中的长期的体验以及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然后对学习者的学习作价值判断,并对评价对象的特质作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解释.当然我们此研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革新和反思,希望更为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
研究目标
1.在调查、分析、访谈、实践、修订的基础上,研制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
2.运用研制出的评价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与评价方法,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研究内容
1.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包括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评价的标准及方法策略、评价的不足之处等. 讨论、制定并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为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
2.开展学生、教师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需求和建议的调查研究.设计相关问卷,了解师生对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想法与建议,针对本研究涉及的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这两个视角,向教师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与观察点. 时间安排为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
3.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的评价维度的构建及理论分析研究,即解决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以及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两个问题.在统计分析或访谈的基础上,分别确定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这两个视角下的评价维度及观察点,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形成报告. 时间安排为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
4.研制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初步制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就评价表咨询专家意见,修订评价表.这是本研究的重点.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为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
5.开展运用评价表开展课堂观察、评价活动的实证研究.运用评价表开展课堂观察、评价等实践活动,检验评价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在促进师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并举行市级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
6. 全面分析总结研究成果,结合课题研究举行教学沙龙活动,准备结题工作. 时间安排为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
研究计划
预期研究成果:
四、开题论证意见 |
|||||||||||||||||||||||||||||||||||||||||||||||||||||||||||||||||||||||||||||||||||||||||||||||||||||||||||||||||||||||||||||||||
由常州市第三中学万春锦、丁志伟老师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做好了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题小组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与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听取了课题组所作的立项以来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开题小组认为该研究围绕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热点问题展开,视角新颖,前期论证充分,对促进课堂教学转型与师生发展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探索、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办法,将有助于克服传统的量化评价的弊端,丰富了课堂评价模式与方法,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价值。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能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该课题的研究方案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名称涵盖的范畴过大、研究指向不够明确,建议进一步限定研究范畴,采用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开展研究,以使研究进一步深入、思路进一步明晰;
2.要进一步厘清课题的研究目标,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现状,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3.建议通过先期的课堂中师生数学教与学的行为观察分析为研究起点,最终形成课堂中师生数学教与学的行为评价分析,并能形成具有操作价值的面向师生的双向反馈机制,从而帮助学生优化课堂中的数学学习行为。
论证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五、专家论证成员(至少5人) |
|||||
序号 |
论证组职务 |
姓 名 |
职务
职称 |
工作单位 |
签 名 |
1 |
组长 |
|
|
|
|
2 |
组员 |
|
|
|
|
3 |
组员 |
|
|
|
|
4 |
组员 |
|
|
|
|
5 |
组员 |
|
|
|
|
六、市教研室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
七、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终审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