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第(十)期
开 题 报 告
课题立项时间 2013.11
课 题 名 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万春锦 丁志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开 题 时 间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理念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此意义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为以一节(或几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某一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工程,本研究拟从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两个视角展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是指在对执教者的教学情境设计理念及实施效果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而对课堂教学所受的影响作出的评价.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本研究中的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原有评价相比而言,更加突出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状态的评价,在强调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主张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教师将数学概念、命题还原成一些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模型的问题,创设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外力控制和权威的胁迫下自由探索,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和抽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课堂反馈评价”是指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各种言行所作出的反应与应对进行的评价.教师课堂反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要求为准绳,淡化结论,强调过程,淡化甄别和选拔,强调促进与发展,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拟用质性评价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评价,即通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全面了解被评价者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中的长期的体验以及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然后对学习者的学习作价值判断,并对评价对象的特质作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解释.当然我们此研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革新和反思,希望更为真实地反映教育现象.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产生课堂教学的标志是17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形成,随之产生了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随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变化.
纵观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轨迹.
20世纪60年代以前,评价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定位于学习成绩的取得,以强调知识学习为主,人文性缺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如美国的加涅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三个内部条件,美国的布鲁纳(J.S.Bruner)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学习理论,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定理等.这些心理学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来的行为也很系统,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生态环境与观照视野,但仍然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作为必评内容,把教师教学行为作为重要评价标准,课堂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表现的优劣.然而,在过度彰显教师地位的同时,往往无形中弱化、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作用.于是,对课堂的评价就变成了对教师教的评价.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主体性”思潮、“人本化”理念的盛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开始逐渐攀升,以至于研究者把目光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把课堂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不仅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机会、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过程、师生之间的融洽度等都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外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 80年代末) 的评价研究主要侧重课堂中教师“教”的评价问题.研究成果明显的有前苏联教育影响的痕迹,其核心是依据教学理论确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围绕“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课堂积极性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挖掘内在的思想、教师为人师表”展开.研究成果的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与思考层面.后期有学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认定,开始借助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研究.
第二阶段从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呈现了多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数量、方法、视角在逐渐增加,研究的理论基础越来越丰富,评价的关注点日益多样,开始关注教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评价指向超越了单一的知识维度,扩展到情感性评价、学生思维训练评价、教学技能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意状态,推进生本课堂研究.
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也大体上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功能及基本理念、标准及方法策略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若干不足:在评价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基于真实课堂的观察评价研究非常少,缺乏课堂实证研究;评价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忽视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量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盛行,而且评价指标、维度、标准也不尽相同,评价的信度、效度不高,质性评价缺乏等.
本研究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办法,并将之运用到课堂评价实践活动中去,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意状态,推进生本课堂研究,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弥补课堂评价中缺乏质性评价与实证研究的不足.
第二,可以优化办学理念,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突出评价的甄别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的功利,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的激励,人文关怀严重缺失,不利于学校、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可以更新评价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方法,更好的关注师生的个性培养与潜能挖掘,评价学生时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把课堂评价提高到着眼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高度上来,在此过程或“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追寻主体性,获得提升与发展.
第三,可以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案例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新课程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和新课程的推进中,正在伴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立足课堂实践与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并且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更好的改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目标、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调查、分析、访谈、实践、修订的基础上,研制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
2.运用研制出的评价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与评价方法,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思路
在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需求和建议,了解教师对目前教研活动中采用的听评课评价量表的看法与意见,初步确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的观察视角与评价维度,然后采用访谈法,就评价维度及其观察点听取学科专家意见,研制课堂教学评价表,再运用该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评价活动,检验评价表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其在师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功用.
(三)研究内容
1.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包括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评价的标准及方法策略、评价的不足之处等. 讨论、制定并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为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
2.开展学生、教师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需求和建议的调查研究.设计相关问卷,了解师生对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想法与建议,针对本研究涉及的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这两个视角,向教师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与观察点. 时间安排为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
3.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的评价维度的构建及理论分析研究,即解决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以及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两个问题.在统计分析或访谈的基础上,分别确定教学情境设计评价与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这两个视角下的评价维度及观察点,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形成报告. 时间安排为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
4.研制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初步制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就评价表咨询专家意见,修订评价表.将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为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
5.开展运用评价表开展课堂观察、评价活动的实证研究.运用评价表开展课堂观察、评价等实践活动,检验评价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在促进师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并举行市级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
6. 全面分析总结研究成果,结合课题研究举行教学沙龙活动,准备结题工作. 时间安排为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
四、立项以来开展的具体工作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按照研究工作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2013年9月至今,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厘清渊源与思路,弄清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评价的标准及方法策略、评价的不足之处等问题.主要学习的文献资料有: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任子朝、孔凡哲著《数学教育评价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杨向东、崔允漷著《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马云鹏等著《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孔凡哲等著《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曹一鸣、李俊扬、秦华著《我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数学通报,2011,8.
(二)在市教科院课题规划办专家热情指导下,讨论、制定并修改、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开展了开题论证工作.
(三)2014年3月邀请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刚平教授,2014年5月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彭钢研究员来校讲座,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专家讲座,并就本课题相关疑难问题请教了专家.
(四)为使研究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情况,2014年3月我们利用开放式问卷向本校高中三个年级共150名同学进行了“构建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当前数学课堂的看法以及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需求和建议. 将问卷回收后,进行了认真的归类统计.了解到了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可以归纳总结成三句话:
第一,课堂上能有自主学习的时空,在教师组织下能很投入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每个同学都有公平参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并且在参与活动时能有深层次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能体会到学习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情绪.
第二,课堂上能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为每位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机会,积极构建师生、生生和教学媒体之间信息交流的网络结构,课堂上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环境土壤.
第三,课堂是能有探究学习的氛围.面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能积极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而且,善于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
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喜欢的课堂有着自己的思考与看法,总的来看,统计结果也与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相吻合,如果我们从情境创设、评价反馈这两个视角选择适当的观察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定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五) 2014年5月我们利用开放式问卷向本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课堂反馈评价两个观察视角下的评价维度及其观察点进行了建议征集,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热情,回应也很积极,在两个视角共八个维度下共提出四十几个观察点.我们据此制订了《高中数学课堂观察表的调查问卷》,在情境创设这一评价视角中,设计民主、自主、合作、创新四个观察维度,在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这一视角中,设计激励性、发展性、反思性、多元性四个观察维度,每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个观察点,把它们按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五个层次.要求参加调查的教师对每一个观察维度中的观察点的重要性进行选择,然后对教师选择的结果进行赋值处理:“非常重要”为2分,“比较重要”为1分,“一般”为0分,“不太重要”为-1分,“不重要”为-2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向全市95名高中数学教师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93份,去掉各种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可以用来进行分析的有效问卷8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析.
(六)2014年4月9日,江阴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率领全市12所高中校的数学教研组长、高三数学备课组长来校就如何有效开展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万春锦老师以本研究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江阴同行开设了一节研讨课,并做了题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高三数学复习工作思考的报告,我校数学教研组就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革新评价观念与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需求,用评价促进课堂转型与师生同步发展的想法得到了江阴同行的肯定.
五、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需求和建议 |
调查报告 |
2014.3 |
操海涛 |
问卷或访谈:教师对目前采用的课堂评价表的
看法、建议 |
调查报告或访谈录 |
2014.6 |
丁志伟 |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观察视角与评价维
度的构建及理论分析 |
调查报告
论文 |
2014.10 |
万春锦 |
|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表的研制初稿 |
评价表
(初稿) |
2014.11 |
万春锦 |
|
在研究中反思: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
中期报告 |
2015.1 |
万春锦
丁志伟 |
|
最终成果(限3项)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性评价表 |
评价表
(终稿) |
2015.12 |
课题组
核心成员 |
运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材料 |
案例集
论文、视频 |
2015.12 |
课题组
全体成员 |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12 |
万春锦 |
六、各成员的具体研究分工
万春锦老师、丁志伟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万春锦老师具体负责课题申报
评审书、开题报告、开题论证书、中期评估报告、结题报告等报告的撰写工作,以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观察视角与评价维度的构建及理论分析、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表的研制工作.丁志伟校助具体负责行政层面上的协调工作以及对教师开展的问卷调查工作.
陈杰主任协助丁校长做好行政层面上的协调工作以及对教师开展的问卷调查工作,组织理论学习及研究工作.
操海涛老师负责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需求和建议的问卷调查设计、实施、整理、分析工作,组织理论学习及研究工作,开设研究课,参与听评课等工作.
陈建荣、丁里顺、朱燕、李寅等老师参与理论学习及研究工作,主持理论学习、教学沙龙活动,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观察视角与评价维度的构建及理论分析工作,主要负责运用评价表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撰写课堂教学案例等工作.
侯卫婷、范云、许淑君、戴洪飞、张刘成、刘红艳等老师参与理论学习及研究工作,主持理论学习、教学沙龙活动,主要负责运用评价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实施,分析、撰写课堂教学案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