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2025年10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方晓

一、研修主题: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二、每周一课活动

2025年10月21日,张燕楠开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课教学以“喜马拉雅山烟花秀争议”为情境主线,串联自然地理要素联系、整体功能等核心知识,突出综合性和思辨性,采用合作探究与辩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发现区域中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和关注青藏生态脆弱区,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四校联合教研活动

2025年10月22日,由我校主办,五中、戚高中、新桥协办,进行了四校联合地理教研活动,围绕着“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主题,展开了三节公开课的呈现。

第一节课是由常州市第三中学的杨然老师带领高二5班一起探讨“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以‘徐州’为例”。开篇以“苏超联赛”这个热门话题,赞美徐州队的精彩表现引入到在徐州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其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古代——因‘势’而生”探究为什么徐州在古代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其中有哪些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其运输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接着快进到近代,“近代——因‘矿’而兴”讨论为什么在存在发达的公路和水运的情况下,发展煤炭工业的徐州受到高度重视修建铁路?最后,再以“现代——因‘群’而强”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有着重要交通枢纽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结尾。呈现的一节非常精彩的学科综合的课堂,内容逻辑清晰,环节紧扣。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戚墅堰高级中学的刘洪老师在高二8班进行授课,以“常泰长江大桥”为出发点,主要探讨了“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和“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从“困难重重为何修”理解修建意义到“翘首以盼何时修”探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资金、技术)分析,为什么常泰长江大桥到2019年10月才开工建设”,再到“迎难而上如何修”学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最后用送给学生明信片的方式升华,与学生互动十分契合。

同时,来自新桥高级中学的陈慧敏老师也同一时间在高二6班以“峡谷天堑变通途”展开了对课题的讲解,以《西游记》当中的取景地——流沙河为导入,引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展开对交通布局的讲解。以“出行之择,方式之辨”论述“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又以“天堑之困,工程之艰”讲解“花江大峡谷大桥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再“布局之机,时代之需”向学生展示“建设时机与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最后在“通途之效,发展之翼”环节中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默契挑战,你演我猜”的形式分析大桥通车产生的影响,内容非常生动有趣。

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展示的三位老师各有特点,都呈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各个学校评价环节,各个老师也都对三位老师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四、组内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2025年10月30日上午,地理组11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模拟课堂教学比赛,选手们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分别进行模拟课堂展示。11位青年教师赛前高度重视,赛前认真准备,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张佳怡以南大街的屋顶绿化改造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选择适合的植被,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周腾禹以毛乌素沙地“绿进沙退”为主线,从沙漠到小老头树到草场,有效的反应出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当然,因为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四位评委经过商议后,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教态要自然,语速要适中,表述要清晰;教学设计一定要有设计,要一境到底,中间尽量不要穿插无关的案例,不要想着面面俱到;内容之间要有起承转合,过渡要自然;概念辨析要科学、准确、生动;模拟课堂可以利用没有学生的优势,让假想的学生回答出老师事先设计的正确、错误或拓展的答案,利于老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点评,不能是简单的好与不好,要利用好生成资源;适当引入AI教学,跟上时代发展;板书设计要有结构感。

此次活动11位教师也表现的相当出色,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教学设计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并且很好的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五、11月份工作提醒

1.继续开展每周一课活动,要求教学设计新颖,和大单元、版本融合、情境教学相关。

2.做好各年级期中考试复习迎考工作。

3.参加各校组织的校际公开课活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