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政治组青年教师在明诚楼四楼录播教室举办10月成长营主题活动,杨春玉老师受邀参加。王思老师围绕“‘苏超’素材在高中思政课堂的综合运用”这一主题,从时政述评和课例分析两个部分进行分享。
第一部分,以“绿茵思政:从‘苏超’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动”为题进行时政述评。第一,绿茵场中的本土活力图景。“苏超”爆火不是单一的赛事热度,而是一幅联结城市与民众的立体画卷,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赛事覆盖的全域性、参与主体的草根性、城市联结的深度性。第二,本土资源激活的思政逻辑。“苏超”的成功,是江苏本土资源在制度、文化、社会维度协同发力的结果,与高中思政教材的核心原理高度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第三,绿茵场中青年的鲜活力量。青年在赛场内外以拼搏诠释奋斗精神、以成长书写价值实现、以行动传递文明力量、以参与培育公民责任,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追求。我们既要读懂绿茵场上的发展密码,更要走好家乡建设的实践之路。
第二部分,将“苏超”素材融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展示《从“苏超”出圈的现象中把握辨证智慧》这一课的议学活动设计。主要有三个环节:第一,解说联赛中的输与赢,感悟矛盾的内在力量。通过模拟解说、学生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解说和评价中初步感受输与赢的关系;再通过观点评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输与赢的辩证关系,感悟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回溯联赛诞生的历程,把握矛盾的两个特点。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材料,请学生围绕设问开展小组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阶梯化问题推动学生的思考深度化,再通过可视化推导过程带领学生把握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原理和方法论。第三,寻找文化梗中的共鸣,领悟矛盾问题的精髓。以学生熟悉的“苏超”热梗切入,搭建生活与理论的桥梁,为后续辩论做准备,通过自由辩论和借助AI工具评价总结,深化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运用。
活动最后,各位青年教师围绕如何推动“苏超”素材与高中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展开了讨论。杨春玉老师对此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强化“苏超”素材与思政知识点的深度绑定,避免素材与理论脱节。二是尝试设计“学生主导”的双向互动环节,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升课堂参与感。



文字:王思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