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教师阅览室里座无虚席,一场以“病毒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教师成长营活动在此温馨启幕。来自各学科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病毒这一微观“宿敌”的奥秘,为科学教学储备鲜活素材。
活动伊始,黄博老师以病毒起源的科学谜题切入,系统解读了病毒起源的三大核心理论:渐进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片段的转移与保护促成病毒形成,退化理论指出病毒可能是细胞失去代谢机制后的寄生演化产物,而病毒先导假设则提出其可能早于地球生命存在。结合生命演化时间线,主讲人进一步阐释:30亿年前细胞诞生之初,病毒便以“极简形态”出现,依靠劫持细胞完成复制,开启了与生命长达数十亿年的“军备竞赛”。
在病毒感染机制与人体防御的讲解环节,生动的类比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如同“钥匙”,一旦匹配细胞表面的“锁”,便会被拉入细胞内部,利用细胞核这一“迷你工厂”大量复制,最终释放数百万新病毒侵袭人体。而人体100万亿个细胞与强大的免疫系统构成“防御屏障”,多数时候能成功抵御病毒侵袭,这种“攻防平衡”让教师们对生命机制有了更深认识。
从认知史维度,活动梳理了人类探索病毒的脉络:东方先贤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疫病特征,吴又可提出“异气口鼻传染”理论;西方则通过烟草花叶病实验,由贝杰林克首次定义“病毒”这一非生命感染因子,观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认知突破。结合校园防疫实际,主讲人还分享了病毒传播途径与防护要点,引导教师将防疫知识融入日常教学。
互动交流中,教师们围绕“如何用儿童化语言讲解病毒”“怎样通过病毒主题培养科学思维”等问题展开讨论,纷纷表示活动既夯实了专业知识,又提供了教学实践新思路。
此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储备,更搭建了学科融合的教学交流平台,为后续将生命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