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修主题: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二、开学第一课活动
8月28日下午4点,根据学校安排,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活动,高一年级的内容为《宇宙中的地球》,武晨旭老师从宇宙、天体、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方面阐述了高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他强调高一的内容难度不大,刚开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千万不要人文的增加难度;高二年级的内容为《人口的分布》,杨然老师从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分布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教学内容,她认为必修二虽然内容不难,但高考要求比较高,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注重案例的分析,综合题规范性作答,做到举一反三;高三年级的内容为《地球运动》的复习课,周腾禹老师认为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要在高二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和广度,研究高考题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教学。
师发处范云主任最后对青年教师提出要求,要认真备课,多多听课,同时要不断的积累材料,为自身发展添砖加瓦。
三、每周一课活动
张佳怡:这堂关于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的课,围绕黄河展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分析能力,还能树立正确的环保和责任意识。在导入环节,用了黄河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在学案上判断河流流向,接着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找发源地、注入点和河段分界点,最后用 “母亲河” 和水患损失的反差,再加上视频展示,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在回顾水文、水系特征思考角度时,都能积极回应,小组讨论分析黄河各河段水患成因时,也能主动交流想法,不少小组还能结合地图和材料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之前的知识铺垫和引导是有效的,学生的读图分析、信息提取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而且,通过总结水文水系特征的答题术语和分析方法,学生们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清晰了,知识迁移的潜力也初步显现出来。
梁归:本节课选用东北五常大米作为核心情境,教学目标明确,以识别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展开,教学效率较高。同时本堂课通过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遥感卫星影像,并呈现了中国作物熟制、中国土壤酸碱度等空间分布图,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性”。
四、初高中联合教研活动
9月17号,在初中教研员朱老师的带领下,我校积极参与了初高中联合教研活动。此次《AI 赋能中学地理教学系列之二:基本工具与技术流程》讲座,在孙汉群教授引领下,系统解锁 “搜索与学习”、“视频与动画”、“教案与课件”、“评价与总结” 四大AI 教学应用场景。参训教师们打开笔记本电脑,提前安装好 AI 工具,跟着孙教授一步步学习。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有人兴奋地展示,有人小声请教,有人现学现卖。键盘声、讨论声、惊叹声交织在报告厅内。“以前觉得 AI 是高科技,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用它画地图、做动画才发现,它就是我们的教学帮手!
五、10月份工作提醒
1.继续开展每周一课活动,要求教学设计新颖,和大单元、版本融合、情境教学相关。
2.做好国庆假期作业和复习的安排。
3.10月11日组织参加基本功培训活动。
4.10月22日组织四校联合教研活动。
5.10月29日组织组内青年教师模拟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