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说出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和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河道、水系形状)的具体内容及答题术语。
2、能结合地图和材料,独立分析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文特征,找出各河段水患多发季节,并从水系角度剖析各河段水患严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黄河各河段水患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提取材料信息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水患问题对人类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防灾减灾的意识。
2、通过对黄河治理措施的探讨,增强学生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具体内容及分析方法。
2、从水系角度分析黄河上游、中游、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区域(如黄河宁蒙河段、晋陕峡谷河段、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综合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黄河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如上游峡谷、中游黄土高原河段、下游地上河),图片只能看到河流的某一点景观,地理中我们常用示意图表示整条河流,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判断河流流向。
观察黄河流域示意图,找出发源地和注入点,找到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母亲河,去年开始有一种新的说法,北方人看到惊讶的事物会发出“哎呀妈呀,俺的亲娘欸!”的感叹,而黄河历史上每次发生水患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视频展示
今天我们就从水文水系的角度认识黄河。请同学回顾水文特征的思考角度。
Q:分析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找出各河段水患多发的季节。
小结:
思考方向 | 答题术语 | |
水 文 特 征 | 流量 |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
水位 |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 |
汛期 |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 | |
含沙量 | 含沙量大(小) | |
结冰期 |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 |
流速 |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 |
请同学回顾水系特征的思考角度。
[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宁蒙河段)
黄河宁蒙河段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的影响,是流域内凌汛期最寒冷的一段。宁夏平原多季节性、间歇性的短小河流。读黄河宁蒙河段位置图,从水系角度,分析宁蒙河段凌汛严重的原因。

[中游]河口至龙门的“晋陕峡谷”河段
材料一 晋陕大峡谷左依吕梁,右靠陕北,深切三、四百米,自北向南落差高达607米,最窄处仅30-50米,是整条黄河最为波涛汹涌的一段。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河口至龙门的黄河水系图,右图为晋陕大峡谷。


从水系角度,分析“晋陕峡谷”河段水患严重的原因。
[下游]河南开封至山东东明河段
黄河下游滩区指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区域。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游荡摆动,历史上修建的大堤离主河槽很远,滩区宽5至24千米,近几十年来滩区遭受洪水漫滩30余次。
从水系角度,分析该河段水患严重的原因。
小结
思考方向 | 答题术语 | |
水系特征 | 流向流程 | 方位+长短 |
流域面积 | 流域面积大(小) | |
支流 | 支流数量、分布 | |
河道 | 河道深浅、宽窄、曲直 | |
水系形状 |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 |
通过研究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我们找到了上游、中游、下游水患多发的时间和河段,然后就可以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防患。
河段 | 治理水患的措施 |
上游 | |
中游 | |
下游 |
【课堂巩固】
下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额尔齐斯河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额尔齐斯河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其主要原因是( )
A.右岸气温低,有结冰期 B.阿尔泰山植被丰富
C.右岸地势平坦,降水多 D.阿尔泰山阻挡西风
2.与珠江相比,额尔齐斯河( )
A.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小 B.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年际变化较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大 D.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研究表明,距今约12万年,盆地内存在巨大的内陆闭塞型湖泊,称为河套古湖。河套古湖南侧以东西走向的隆起带作为分水岭,隆起带地势西高东低。距今3万至2万年,隆起带东端的分水岭因溯源侵蚀被切穿,发生了河流袭夺,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外流并消亡。下图示意内蒙古晋陕交界晚更新世水系分布。
(1)描述晚更新世河套古湖外流前盆地内河流的水系特征。
(2)分析隆起带东端利于发生河流袭夺的条件。
(3)研究认为,大青山发生的多次超强地震也是河套古湖萎缩消失的原因之一,请说明理由。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教学反思
这堂关于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的课,围绕黄河展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分析能力,还能树立正确的环保和责任意识。从课堂整体情况来看,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我来仔细梳理梳理。
先说说做得好的方面。在导入环节,我用了黄河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还让学生在学案上判断河流流向,接着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找发源地、注入点和河段分界点,最后用 “母亲河” 和水患损失的反差,再加上视频展示,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在回顾水文、水系特征思考角度时,都能积极回应,小组讨论分析黄河各河段水患成因时,也能主动交流想法,不少小组还能结合地图和材料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之前的知识铺垫和引导是有效的,学生的读图分析、信息提取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而且,通过总结水文水系特征的答题术语和分析方法,学生们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清晰了,知识迁移的潜力也初步显现出来。
不过,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教学重难点突破上,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水文水系特征的基本内容,但对于结合具体区域综合分析相关问题这个难点,处理得还不够好。比如讲到黄河宁蒙河段、晋陕峡谷河段时,有些学生还是没办法把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水系特征紧密联系起来,分析水患原因时思路比较局限,只能想到表面因素,没办法深入挖掘内在联系,这说明我在引导学生综合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可能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裕,或者是在关键知识点的点拨上不够精准。
课堂时间分配也不太合理。导入和回顾旧知环节花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分析黄河下游水患原因以及讨论治理措施的时间比较紧张,课堂巩固部分的练习题只能让学生简单看一下,没办法当场完成并详细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办法及时得到反馈,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还有,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不足。小组讨论时,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听其他同学发言,自己很少主动表达观点,我没能及时关注到这些学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参与进来,导致课堂参与度不均衡,没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充分。教案里提供了不少地图和材料,但在课堂上,我只是简单展示了一下,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比如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除了用来做练习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对比分析该河流与黄河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做出相应改进。首先,在突破教学难点时,会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设计更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同时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点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会更加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提前做好教学预设,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巩固和反馈。然后,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最后,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地图、材料中的信息,设计更多拓展性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总的来说,这堂课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