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与常州市第三中学联合开展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教研活动,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常州本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等形式,为两校地理教师搭建了经验共享的平台,也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的沈航老师以“河流地貌”为题,以常州的长江河流地貌为线索,串联起整堂课,重点讲授了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三种冲积平原。各个环节之间串联流畅,逻辑清晰,通过运用武汉的例子,巧妙的将河口三角洲平原过渡到了河漫滩平原。为了突破重难点,设计了录安洲这个例子,通过对江心洲未来演变过程加深了对河曲的理解。
常州市第三中学的杨然老师以“溯流九曲——黄河地貌”为题,以黄河为线索,带领学生领略了黄河上游的龙羊峡大峡谷、中游的河曲和下游的黄河三角洲。从黄河的地貌特点到地貌成因再到对人类的影响的探索,整个过程设计巧妙,环节连贯,思路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地貌,杨老师为学生呈现了许多图文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了“脚手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杨老师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各组合作探究,课堂氛围热烈。
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沈航老师的课紧密结合乡土资源,知识点间过渡丝滑,教学内容设计严谨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精神;杨然老师的课注重回顾复习,从河流上游到下游,设计问题条理清晰,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要点,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整节课学习氛围活跃。
顾松明老师以《基于乡土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为主题,指出乡土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情境的创设,善用身边的乡土资源,以情境内容承载地理知识,以学科逻辑建构地理问题。挖掘乡土资源,首先要完善校内硬件条件,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要立足乡土开发课程资源,使课堂内外的教学形成联动。乡土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立足乡土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可以节省课程资源开发的时空和经济成本,拉近学生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研究动力,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