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修主题: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二、理论学习
3月12日,教研组深入学习了教育家精神,在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被其深邃内涵深深触动。从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到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执着坚守,无不彰显出教育家精神的伟大。
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纯粹的热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是不断创新与探索的勇气。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灵魂的塑造与引领。身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爱与责任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
二、每周一课活动
代梦云: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具有高度、容量要大、活动量要大,根据这个目标设计本节课,河流地貌对黄河边的学生并不陌生,实物景观学生熟悉,特别是黄河滩,重点让学生描述其形成过程,通过课堂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只是个别学生课堂不活跃,这在于老师的引导。
梁归:传统板书教学通过“手脑联动”强化了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但在动态过程呈现上存在局限。未来可尝试“板书+动态演示”融合模式,既保留板书的逻辑建构优势,又增强直观性,使“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概念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地理认知工具。
三、四校联合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校际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3月5日,常州市第五中学、常州市第三中学、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联合举办了四校地理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主题,开展了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校长杭佳楣以及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亲临指导,共同探讨地理教学的新思路。
常州市第五中学的林雅婷老师从纵向角度深入剖析了常州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横向对比,生动展示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林老师巧妙运用AI技术,让历史人物“开口说话”,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的刘欣妤老师则以“剧本杀”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化身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亲身体验常州不同年代的产业结构变迁。刘老师的课堂设计充满创意,学生在互动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随后,四校教师围绕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展开了热烈的评课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评课过程中,教师们还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感悟,探讨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创新元素,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在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后,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带来了题为《核心素养视角下江苏新高考地理试题的演变、特征及教学策略》的专题报告。顾老师从新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出发,深入分析了试题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他强调,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4月份工作提醒
1.继续开展每周一课活动,要求教学设计新颖,和大单元、版本融合、情境教学相关。
2.高一、高二、高三进度统一,学案统一,作业统一布置。
3.组织参加省中高三研讨活动。
4.组织学生参加板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