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生物教研组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和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
本学期重点研究题目是“聚焦核心素养,共话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大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强调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并思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综合利用,进而实现优质教学。
二、教研活动方面
1 “中央八项规定”“教育家精神”主题学习
生物教研组多次齐聚教师阅览室进行“教育局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学习。通过学习,明确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以教育为终身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教育发展,服务社会需求,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终身学习,保持教育者的自我更新能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结合时代需求,推动课程改革与教育技术融合。通过深入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配套细则要求,深感其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关键一步,学习越深入,感悟越深切,行动方向也明确。它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具体环节入手,剑指“四风”顽疾。其核心要义在于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小节,它直接关乎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八项规定的出台,正是我们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政治智慧体现,彰显了刀刃向内、自我净化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校名师工作室活动
本学期,校名师工作室在领衔人皋磊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5次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2025年2月,校名师工作室联合常州市秦亚平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本次活动由我校陈磊老师和省常中何瑜娜老师参与开课,课堂展示百花齐放,各展风采。何老师以“问题链驱动”为主线,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陈老师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将知识点融入实验设计与成果展示,强调合作学习与实践能力。领衔人皋老师评课时认为这两节课教学流程完备,逻辑严谨,符合学生认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教研组工作仍然围绕“一题一课”展开,通过高考题模考题选择真实性情境,围绕情境,做到一境到底,设置强情境教学。紧接着,秦亚平教授围绕工程教学中的“工程味” 开始讲座,从目的性、科技性、迭代性三个维度结合教学实践与改革,通过案例的研讨和资源共享,推动生物学科专业发展,助力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升。
基于逆向设计理念,校名师工作室以“一题一课”课型研究为抓手,分别在3月和4月开展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分享等形式共研教学新样态。围绕“教学设计难点”“校本化作业的编写”等议题展开汇报,拆解教学痛点,开发教研资源库,借助AI拓展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任务群设计中的学科融合思路,为课堂创新提供了突破口。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皋磊老师通过分析“新高考-新教材-新教学-新评价”的逻辑,提出“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迁移情境化”的教学改进路径,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2025年5月,全体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市级课题结题评估会议。本次会议由教师发展处范云主任主持,邀请常州市教育科学院徐惠仁主任、王俊主任、以及潘正凯所长作为课题的专家组成员进行指导。课题主持人凌祎丽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总结性成果、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后续研究成果推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课题组展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材料,发表的多篇论文,以及开设了系列研究课并做了丰富的课例研究。专家组肯定了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课题组的文献研究非常扎实,调查研究报告认真,研究过程系统化,论文的相关度很高,成果丰富。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了建议,他们指出,教师教科研与课堂研究密不可分,希望各个课题组要更加注重课堂的实践,能将课堂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呈现更多的实践课例,其次,课题成果的数据化处理和呈现应更为直观,另外,可以将研究内容和AI智能进行练习起来,开拓多种创新人才培养学习方式、以及可视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2025年6月,全体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师阅览室开展学期末成长交流活动,首先,由各成员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实绩与感悟。随后,领衔人进行点评,在为学日益的基础上,别忽略自我的内省。为学日益的同时伴随着为道日损。为道日损,就是像雕刻家一样,一直在做清理,把堵住自己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能量在体内流动。正如王阳明说过,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看清事情的因缘,因是内在缘是外在。因缘不具足,就不行动,因缘具足去行动。行动时,千万人吾往矣。行动后结果不理想就去修正,修正后再行动,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那只能接受,接受时,臣服于当下。教师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活出自我绽放自我,才能照亮学生。
本学期5次校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促进校名师工作室教师提升课题研究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今后工作室将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的专业培训力度,扎实推进教师教科研工作。
3.学习生物知识,助力文化传承
本学期为鼓励我校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价值,高二年级举办了果酒泡菜制作大赛。高二生物选修班学生们结合本学期所学的传统发酵技术等知识,学以致用,向我们展示了果酒的酿造工艺和泡菜的腌制技术。动手实践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在劳动中体会发酵技术的魅力;动手尝试制作或改进发酵装置,掌握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作品介绍书,回顾制作原理和过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学们亲身体验果酒泡菜的制作,在劳动中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知识。
生物科技活动是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的完美融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内化,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生活实践,体验了完整的果酒酿造和泡菜腌制发酵流程,感受了微生物的神秘和传统手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