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放性试题写作策略
授课教师:房源晟
·内容分析:学生在面对纸笔测试时的历史写作试题具有写作题的一般特征,但更具备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它在命题素材、观察视角、思维方式、观点结论和评卷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开放性,是最能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创新性”要求的题型。
在目前教学与考试测量中,这既是命题的创新点,也是一线师生面临的教学难点、痛点和赌点。本课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专项课题“指向历史思维品质的开放性试题研究”的系列研究课之一,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解读,探寻此类试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写作技巧,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开放性试题的内涵、特点和类型,理解开放性试题的功能,培育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2)学生通过研究高考真题,学会研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3)学生通过历史写作实践,提升形象思维、时序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历史解释,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和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史料的研读策略与写作原则
·教法:讲授法、范导式教学法。
·学法:史料探究、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作为历史的图像
PPT呈示:
图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史料家族的重要成员。图像史料是承载历史信息、记录历史进程的视觉材料,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解读图像史料,不仅需要史学方法,与文献互证,还需要有艺术史方面的知识,并紧密结合图像所处的时空背景。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聚焦高考开放性试题中的一类特殊题型——历史写作,来了解如何应对宣传画类历史写作题。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了解开放性试题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一、宣传画:20世纪政治语境下的精神生产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宣传画是什么?宣传画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介绍一幅自己印象最深的宣传画。作用是宣传动员。
教师活动:说的非常好。南京大学陈仲丹教授认为,宣传画的目的就是让被宣传者相信甚至坚信宣传者传送的信息,让人相信某种理念。宣传画就是一种让人相信的艺术。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说服”。
(一)宣传画的概念解读
PPT呈示:概念
宣传画(poster)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营造特定政治或政策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又名招贴画。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宣传画一般都张贴或绘制在引人注目、行人集中的公共场所,透过直接面向群众、影响人心而及时地发挥其作用。
教师活动:了解宣传画的概念,对于我们分析阐释宣传画的内涵有很大帮助。宣传画的特点就是具有直观且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说服力,直截了当传递信息。
PPT呈示:表格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宣传画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形式。接下来我们简要了解一下20世纪中国宣传画发展历程。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不同历史时期,宣传画的功能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填表。
教师活动:看来,不同时期宣传画有不同的功能。接下来我们欣赏这样几幅宣传画,领略不同宣传画带给受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PPT呈示:20世纪中国宣传画作品选
教师活动:如第一幅图《介绍候选人》,刊载于1944年9月15日的《解放日报》上,是文章《定边回民乡选举》的配图,刻画了自治乡乡选的一幕,画中一人背着身影于黑板上记录信息,一人站起身面向围坐的群众介绍自己,发表竞选讲演。形象的木刻宣传画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展现了边区政府民主政策推行后人民积极参与、发挥权利的崭新面貌,更传达出其中蕴含的美好生活之意。
教师活动: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推行的文化殖民政策(如“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新秩序”等),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战中。
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宣传画发展史的分水岭,其主题和题材由战争年代的揭露黑暗、激励抗战转向宣传颂扬光明,歌颂领袖英雄和新中国生产与建设,艺术家们运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再现“和平”与“建设”两大主题。例如1950年《保卫世界和平签名》描绘在农村中的和平签名活动,于1952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创作一等奖。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宣传画的史料价值如何?能否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学生活动:宣传画是经过人为艺术创作的作品,不能真实反映史实。
教师活动:我们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政治宣传画的图像并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场景,但可以反映当时人们对某种政治愿景的想象和期盼。
学习任务二:了解高考试题特征,掌握解题思路与写作方法
二、真题寻踪:高考宣传画类历史写作
教师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宣传画类历史写作出现频率升高,如2022年的山东卷、2023年的江苏卷和浙江卷,均使用20世纪的中外宣传画建构试题情境,作为命题材料。他们的主题也各不相同。
驱动问题:研读宣传画需要注意哪些地方?一般有哪几个步骤呢?
教师活动:老师为大家总结了这样几步。
(1)考查画作背景信息。探究画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了解画作创作的时间和地点;
(2)分析画作的内容。把握画作的构图特点、观察角度、人物神情和着装、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细节;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画作主题。将画作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文献史料(纸笔测试时即受试者的所学知识)的记载相互对照或相互印证、补充。
(4)解释画作意义与价值。综合相关史料,解释画作所反映的人物、场景、事件的历史意义及该画作的史料价值。
教师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上周我们随堂练习的一道2023年江苏高考卷中的历史写作题《我和妈妈去旅游》。
PPT呈示试题: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梳理这幅宣传画的主题、时空、人物、其他要素和价值功能。
学生活动:填表。
教师活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填写的内容。
主 题 | 民众乘坐飞机旅游展现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变化 |
时 空 | 1985年,中国机场 |
人 物 | 中心人物——农村妇女、小女孩;边缘人物——外国游客(左侧)和中国游客(右侧) |
其他要素 | 飞机、桑塔纳出租车、机场航站楼 |
价值功能 | 展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社会现象;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和氛围;号召人们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
教师活动:本题要求学生客观分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化,在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须将问题置于1985年的时空框架下,准确论述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变化的关系。问题解答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历史解释,在解释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一)学生习作典例剖析
教师活动:在我们了解了画作的基本内容后,我们来看一看上周几位同学的习作案例。
驱动问题:请大家一起来阅卷,看一看有哪些地方写得不错,哪些地方有问题?
学生活动:第一位同学能从多角度阐述画作反映的历史现象,时空定位准确;但主题不够明确,误将小女孩写成了“儿子”读图不细致。书写短文的格式也不规范,每段落首行应当空两个;文字书写的观感不佳。
第二位同学能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特别分析了宣传画本身的史料价值和功能。但缺少对社会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分析。有一些涂改笔迹,卷面仍待提升。
第三位同学论题不准确,是标题而非论题。第三段在分析对外开放,偏离主题。
教师活动:大家分析的很好,能看出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当然,我相信这几位同学能在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精益求精。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本篇习作存在的问题。
1、把握信息不准确,偏离主题。围绕中国外交政策变化,从新中国三大改造、国家统一、中美关系等角度阐述,离题太远;
2、角度单一。只从经济角度描述信息,如飞机汽车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展;
3、只提到女性地位提高、社会风气日益开放等,而不与主题挂钩;
4、脱离材料写新气象与新风貌;
5、大量描写画面细节内容,缺少对历史信息的概括性描述;
6、能对宣传画本身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描述的学生很少。
PPT呈示:参考样例
(二)真题解读
教师活动:本题以宣传画《我和妈妈去旅游》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同时勾连《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以及《选择性必修2》中的“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形成《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融通。本题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包含了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独立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事业,引导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本题为宣传画题,提供信息是比较明确的。1985年体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小题材反映出了大社会、大视角、大境界、大形势。学生只要能多角度思考,以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就能拿到较好的分数。
教师活动:我们仔细阅读试题要求,可以发现,①所拟论题要符合要求,指向明确,与材料联系紧密;②论据一般要求用两个以上的史实;③论证要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与论题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说明论证;④表述要用历史学科语言,准确,文字通顺。大家一定要牢记这几条标准。
学习任务三:掌握历史写作技巧,提升历史思维
三、宣传画历史写作训练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几道习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先提取重要的信息。
PPT呈示试题:
教师活动:第1题的年画选自2021年8省实行新高考第一年适应性考试的选择题。老师将它改编为历史写作题。请同学们完成第1题的表格填写,厘清写作思路即可。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PPT呈示:表格
教师活动:门神画是农历新年时贴于门上的一种画作。门神作为民间信仰中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我们常见到的武将门神多为隋唐名将秦琼(秦叔宝)与尉迟恭。这幅新年画,将古代门神替换为当时的八路军和民兵形象,不仅生动展现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更旨在激励根据地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强化根据地的政治认同,凸显中共在抗日战争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PPT呈示:试题
驱动问题:请一位同学观察这幅画作,并上来简要描述画面的时空、人物、其他要素。
学生活动:这幅画作创制于1954年,正值“一五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之际。空间是在一家工厂内。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一位登上工厂光荣榜的女工和他的丈夫在说话,身后有一对母女在议论他们,后面的工友围聚在工厂的光荣榜前,一位年轻小伙儿正在张贴这位女主角的宣传海报。在人群后面是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工厂。
驱动问题:你认为这幅宣传画想要向人们传达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
(1)弘扬“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人类通过劳动获得自身的解放);
(2)鼓舞人们努力工作、认真劳动,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努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3)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男女平等;
(4)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人们为完成“一五计划”建设工业化国家而奋斗。
PPT呈示:试题
驱动问题:请一位同学观察这幅画作,并上来简要描述画面的时空、人物、其他要素。
学生活动:时间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空间是美国;画面人物主要是一位手持钉耙的美国农民和一位手持铁锤的美国工人。画面中有一颗结了穗的小麦,果实上有文字“繁荣”,两人站在美国地图上,最上方是标语“美国靠工作赚钱”。最下方是工程规划署的英文全称,与标题恰好所写都是WPA。
驱动问题:你认为这幅宣传画想要向人们传达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宣传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政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鼓励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提振国民信心,振兴美国的经济,挽救资本主义经济。
PPT呈示:试题
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取得很大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制造厂(解放牌汽车)、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图中农田里机械生产的情景生动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综上所述,一五计划的实行,不仅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础,更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结语: 政治宣传画并非历史的真实刻画与再现。政治宣传画始终都只是一种“间离性”艺术形式,它虽具有传播时代内容的特征,但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视觉化的真实写照。它是艺术化的政治,也是政治化的艺术。
教学反思
历史组 房源晟
2025年6月12日下午第3课,我在高二(14)班开设一节校内公开课《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策略》,组内教师听课、评课。
本课是本人和张琪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专项课题“指向历史思维品质的开放性试题研究”的系列研究课之一。课题组希望通过对开放性试题的分析解读,探寻此类试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写作技巧,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研读史料,提升关键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备课过程中,我研读了大量关于开放性试题的论著,搜集了大量试题,就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课紧贴高三一轮复习学情、考情,聚焦一轮复习教学的痛点、难点和赌点。教学设计完整、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热烈,问题设计精当,材料呈现丰富,内容结构适切。特别是对解题方法的讲解,对学生帮助很大。复习课应更注重学生课堂生成,多预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