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政治组 董欣奥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坚持党的领带,达成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重视整体统率部分及部分影响整体,尤其是系统优化方法
公共参与:在生活、学习中利用有利条件、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促进自我、家庭、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联系的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的特征的方法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图片: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前后数额的对比
引出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过程探究联系
展示材料:中美关税战的时间轴。
提问:中美关税战会对谁产生影响,体现了联系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及方法论。
教师提出问题辨析: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意味着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联系是有条件的。
议题二:从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和结果探究联系
展示材料: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
思考:美国加征关税是否达到了特朗普的预期?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师:讲解联系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思考: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的。
练一练:区分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并通过连线讲解主观臆造的不是联系。
教师:总结联系的客观性的特征得出方法论。
议题三:从美国加征关税对自身的影响探究联系
展示视频: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要付出的代价
展示材料:新华社记者对美国群众的采访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分析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会对美国自身带来哪些影响?
要求:以4人为一组进行5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展示PPT各种影响之间的联系,提问:联系的形式是否是单一的,有哪些形式,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联系具有多样性
展示材料:自己再不同情况下的身份转变
思考:是什么导致你身份发生了转变?
学生回答:条件发生了变化,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板书设计】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此可见,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我们的课堂才会更高效、更精彩。
评课记录:
朱丽娟: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董老师利用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刘志:本节课的教学中,董老师给学生充分的的时间和空间,采用中美时政热点贯穿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解除困惑,合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