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朱丽娟)2025.5.12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5-06-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艳伟

世界的物质性

政治组  朱丽娟

1747039090033.jpg1747039090023.jpg

课题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形成对世界本质的科学认识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意识和物质的物质统一性。

3、全面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意识和物质的物质统一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宇宙的产生

 

 

议学情境:探究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观点辨析:

 

 

 

易错点拨:

 

探究分享:地球和人类的产生时间

 

 

 

 

 

 

探究分享:人类进化史

 

 

 

 

 

观看视频:从沙子到芯片

 

 

 

议学情境:意识的产生

 

 

 

 

议学情境:

美术试题:万能的上帝

 

 

 

 

 

 

 

观看视频:机器人与人类的冲突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世界是由谁创造的?

 

 

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有什么共性?

问题1:我们看得见山川湖泊,看不见磁场、超声波、红外线,可是它们又真实存在,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问题2:那我们能将磁场、超声波、红外线称之为物质吗?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思考:自然界是不是按照人的意志演化、发展的?

 

 

 

 

 

 

 

结合教材P18页的阅读与思考,给我们提供的从古猿到人类、从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从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果转变的资料。思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些转变?

 

问题: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到另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转变,这个过程中,除了这两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外,还有什么参与其中?

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思考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2.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想象中的鬼神,你会画成什么样子?你画的鬼神是凭空捏造的吗?取材自哪里?

 

 

 

小组讨论: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

 

 

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理解物质概念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组成部分。

 

 

理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引出意识的存在。

 

 

 

 

理解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而内容则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讨论,厘清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

 

反思

本课是从概念到理论的递进关系,主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三个方面出发,阐释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非常抽象,逐层展开,论证世界物质的世界,引导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通过各种比较经典的事例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来逐一突破,让学生更易理解,达到了预期目标。

评课

整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设置的一些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很大,教师的讲课速度比较快,可以适当放慢节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