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题讲评——教学设计
政治组 刘志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学会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
2.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法院判决的合理性,掌握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复杂案例,准确判断法律责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纠纷,比如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合同纠纷等。当这些纠纷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学生回答)
法律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纠纷。
(二)新课讲授
1.法院判决的合理性分析
案例呈现:展示PPT中的“L先生扫地机器人火灾案”。
L先生在某电子商务公司购买了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半年后家中突发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经消防救援大队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认定,起火点为该扫地机器人摆放位置、且起火原因可以排除雷击起火、人为纵火,但不能排除扫地机器人自燃引起火灾。L先生根据该事故认定书将电子商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财产损失。电子商务公司在诉讼过程中辩称火灾不是扫地机器人自燃引起,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法院根据消防救援大队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和相关法律规定,认定L先生房屋失火系扫地机器人自燃引起,并支持其诉讼请求。
教师讲解:L先生购买的扫地机器人自燃引发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法院支持L先生的诉讼请求,要求电子商务公司赔偿损失。
问题引导:
法院为何支持L先生的诉讼请求?
电子商务公司为何要承担赔偿责任?
教师详细讲解:
财产权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电子商务公司的产品自燃导致L先生财产损失,应承担侵权责任。
举证责任: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电子商务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火灾非产品自燃引起,应承担不利后果。
判决依据:法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定因果关系,维护消费者权益。
教师总结:法院的判决是基于事实和法律的双重依据,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正义。
2.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展示PPT中的“史某与公司虚拟主播签约合同纠纷案”。
2022年9月,史某与某公司签订《虚拟主播签约合同》,约定史某于指定平台使用公司为史某提供的虚拟形象开展直播,公司对直播账户享有管理权。合同还约定了史某每月最少直播时间和开播天数,并约定违约金。
2023年7月,因史某长达3个月未直播,且经多次提醒仍不直播,公司向史某发送违约通知,明确解除合同并要求史某支付违约金4万余元,双方协商无果,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综合考量公司各项损失后,判决史某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但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酌情调整为7 000元,并解除双方合同。
教师讲解:史某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直播义务,构成违约。法院判决史某支付违约金并解除合同。
问题引导:
史某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
法院为何调整违约金数额?
教师详细讲解:
合同履行原则:史某未按约定履行直播义务,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法院综合考量公司损失,调整违约金数额,体现公平原则。
法律依据:法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解除合同并让违约方承担责任,维护市场秩序。
教师总结:法院的判决不仅基于事实和法律,还体现了公平原则,确保了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练习
练习题目:完成试卷(9)的法律主观题。
学生作答: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教师点评:选择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法律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财产权保护还是合同履行,法院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平正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法律与生活案例分析”为主题,采用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讲解和课堂提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L先生扫地机器人火灾案”和“史某与公司虚拟主播签约合同纠纷案”的分析,学生对法院判决的合理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出发,分析纠纷的法律依据,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法律术语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此外,课堂时间分配上,案例讲解占用时间较多,导致课堂练习时间略显紧张。今后我将优化时间分配,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评课
刘鹏: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案例讲解详细,学生易于理解。
张小洁;教师讲解清晰,逻辑严谨,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思维能力。
胡心敏: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教师点评到位,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纠正错误。
董欣奥:教学过程流畅,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