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卷法律与逻辑主观题专练
政治组 卢艳伟
教学目标 | 1.明确主观题中法律和逻辑结合考察的方法 2.掌握用逻辑的语言规范解决题目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逻辑中的各推理方法及规则。
| ||
教学方法 | 例题讲解+现场作答+面批 | ||
课时 | 1课时 | ||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展示逻辑思维中常见考察内容 | 了解针对 | 明确重点 | |
在逻辑中主观题常见的考察内容是: 1. 外延关系的区分 2. 三段论推理 3. 复合判断的推理(联言、选言、假言) 其中又以假言居多(第三点下节课讲)
| 分析逻辑思维的具体内容 | 明确常见考察内容 | |
展示例题: 例题:1某电商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了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偏好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广告公司。用户发现后,以侵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为由起诉该平台。请分析该平台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并说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与联系。
简答题: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简述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外延关系,并说明两者在法律保护上的异同。 在这道题目中需要分析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关系,需要用“选修二《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作为基础,来分析其外延关系,因此需要明确外延关系中,相容关系(全同、交叉、属种、种属)以及不相容关系(矛盾、反对) 所以这类题目对于知识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
| |||
展示例题2:(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周岁的小明在A商店购买了一款儿童玩具。小明在玩玩具时,玩具因质量问题爆炸导致小明轻伤。经查,该玩具由B公司生产,A商店销售。对于本案,小明的父母找了几位朋友咨询维权问题。他们说:
(1)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把甲的三段论推理补充完整,并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分析其推理结构是否正确。 ①补充甲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 小前提: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结论:所以,小明购买玩具的行为无效。 ②分析甲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
|
同学们现场作答,并在10分钟后投影
| 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题目难度 | |
教师讲解:本题是选修三的常见考点——三段论推理, 做这类题目必须做到符合规则,基于三段论的逻辑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因此在做推理过程:结论中找大项“购买玩具的行为无效”小项“小明”,因此可推出中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于是得出大前提(其中必有大项和中项)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玩具的行为无效。 因此基于演绎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的条件:前提真实、结构正确,可以得知该推理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换一道题目,则有可能会考察“虽然结构符合一切规则,但是前提的内容是错误的”,因此需要警惕,在一切演绎推理的主观题都需要在第一句就写到“该推理为演绎推理,其得出必然结论必须满足前提真实、结构正确”,并在之后的分析中也需要明确 | 做好笔记 | ||
结课 | 结语:本节课通过讲解逻辑和法律常见的结合考点,来让同学们明确如何分析、解决这类题目,力求不丢分、拿满分。 | ||
教学总结 |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逻辑推理,尤其是三段论推理部分存在着问题,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都存在,选择题无法从已知的结论中倒推出前提;以及无法快速在三段论推理中找出犯的错误,因此明确和巩固三段论的方法是必要解决的问题。
| ||
评课反馈 | 杨春玉:整节课教学过程知识点明确,逻辑贯通,同学们的主动性强。 刘校: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内容饱满。 李主席:问题设计思路清晰,运用真题满足提高同学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