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我以“突触延伸考点”为主题开设了每周一课。本节课围绕抑郁症及毒品展开深度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串来实现学科思维的提升。
以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共鸣。有时候,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真的没什么用啊,什么都做不成,只想“葛优瘫”…进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抑郁。
任务一: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识别
任务二: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分析 抑郁症的发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关系。抑郁症患者血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活性明显升高,色氨酸分解速率加快,从而抑制了色氨酸向 5-HT 途径的代谢,降低了突触间隙神经递质 5-HT 的浓度,由此加速了抑郁的发生.此外,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浓度明显高于普通人,而体内高浓度的 DAT 能使突触末梢 DA 的回收率上升,进而表现为突触间隙 DA 的水平降低,最终诱发体内抑郁症的产生。
任务三:抑郁症的治疗 通过自然奖赏因子、社会奖赏因子及药物奖赏因子激发大脑的奖励系统,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自然奖赏因子略讲,社会奖赏因子(赞扬、亲情、金钱、刺激、新奇…),突出情感教育,与学生分享尼采的名言:痛苦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么一起长大,要么一起矮小。
利用课堂训练让学生了解药物奖赏因子(抗抑郁药物治病的原理),进而过渡到毒品和兴奋剂的学习。
任务四:毒品和兴奋剂的类型
任务五:吸食毒品上瘾的生理机制
可卡因: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海洛因:长期吸食海洛因,海洛因会取代内啡肽发挥作用,产生强烈的镇痛和快感,导致内源性内啡肽分泌减少或不分泌;停掉毒品之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脑啡肽都没有了,疼痛就不会消失。
教师借助图表完成可卡因和海洛因成瘾机制的学习,在此过程种,培养学生现场学习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及语言整合能力。
任务五:吸食毒品的危害自卫 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幻觉,最典型的是有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的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
通过观看吸毒者前后对比图片及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以及相关法律,劝勉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情境都是源于生活的真实性情境有利于引出主题、引发思考、激发思维的碰撞;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和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在对生活感悟的同时将学科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学习出现的真实问题;本节课还设计多个发展性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逐步提升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