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教研启航。英语组本月开展每周一课、青年教师成长营、大集备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一、弘扬精神,躬耕教坛——英语组开展教育家精神理论学习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本月,英语教研组开展"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活动,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展开深度学习: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恪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研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策略;弘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结合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践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秉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语言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此次理论学习活动为打造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南。
二、笃行不怠,教研相融——每周一课
本月,英语组三个年级共开设4节“每周一课”校级公开课,老师们围绕教研组本学期研修主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开课评课。
高一年级周宇、袁艺涛老师分别开设必修二第四单元The Old Man and the Sea和必修三第三单元Natural Disaster阅读课,周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海明威的经典文学巨作《老人与海》,感受其深沉的文学之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领略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鲜活立体,以及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评课环节中,老师们认为本节课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在设置批判性思维题目时,难度偏高,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现其思维水平。今后需对题目难度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应持续关注学生反馈,以提升教学质量。袁老师围绕“自然灾害”主题的课文,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高二年级夏盼、赵玲涵老师分别开设了以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Reading课文为主题的每周一课公开课。夏老师以“Sailing the Oceans”为课题,带领学生们探索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的传奇事迹及其深远历史影响。通过生动的史料分析和对比阅读,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两位航海家不同的航行背景和目的,更深刻认识到大航海时代对世界文明交流的推动作用。评课环节中,听课教师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对文本主题挖掘深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都有极大的促进。赵玲涵老师则以“Heritage in Danger”为题,通过这篇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引导学生关注世界遗产保护这一全球性议题。在热烈的分组讨论中,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培养了全球公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评课教师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可适当增加中国本土遗产保护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交流研讨,共同成长——青年成长营
2025年3月12日,英语组青年教师在弘毅楼三楼教师阅览室参加了英语组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此次活动由李郁老师主讲,主题为英语读后续写分享与情况解析。
李郁老师首先对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题型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读后续写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给定段落首句,完成合理且连贯的续写。其核心考察能力包括文本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李郁老师通过真题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把握原文主题、人物关系等“六要素”,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推动情节发展与情感升华。
随后,她分享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与实操步骤,如深度阅读聚焦“六要素”、情节设计注重冲突解决与情感递进、语言协同需强调高级表达与细节刻画等。针对学生在备考中常见的问题,李郁老师也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外,李郁老师也像其他英语老师们列出了推荐书目,《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实践指南》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备考路径,老师们可以自己研读,消化吸收后反哺学生。“读后续写不仅考查语言能力,更是思维与创造力的体现。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科学训练与资源整合,在新题型中取得优异成绩。”
此次经验分享交流会,让老师们对读后续写题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实用的解题技巧和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