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徐双双老师在组内开设每周一课,主题为“基因突变”。通过巧设问题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基因突变的本质和影响。注重知识进阶和概念形成。活用教材资源,旨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珍爱生命的观念,实现深度学习。
环节一:徐老师充分开发教材资源,以镰状细胞贫血为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基因突变的概念。通过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期,让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了初步的了解。
环节二:探究碱基对的变化对基因及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为什么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通过设计学案,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环节较为复杂,课后评课老师们建议可以删减使用。
环节三:深入挖掘基因突变的意义。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表现出对疟疾的抗性,让学生感受基因突变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更正传统教材“基因突变多害少利”的观点。
整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学生课堂生成较好。